众力资讯网

中国这次亏大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花了大价钱收购了一座没人要的铜矿山,国外开采公司

中国这次亏大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花了大价钱收购了一座没人要的铜矿山,国外开采公司都觉得,光是排水就得花老多钱,中国有色肯定得赔惨!   这些国外企业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本卡拉铜矿确实有历史遗留的排水难题,矿井深度达到700米,下部硫化矿从未开发过,涌水问题让不少国际矿业巨头望而却步。   但他们忘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矿山攻坚上早就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所谓的“烫手山芋”在咱们眼里可能是块埋在土里的“金疙瘩”。   先说说这座矿山的硬实力,本卡拉北矿区已经探明的铜储量就有150万吨,铜品位达到0.45%,还伴生着金和钼这些高价值矿产,南矿区的探矿权已经到手,后续还有很大的增储空间。   按照当前的资源量估算,这座矿山每年能稳定产出5万吨铜,对于急需补充铜资源的中国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很多高端制造、新能源产业都离不开铜,而咱们自己的铜资源自给率一直不高,大量依赖进口,这次收购相当于给国家的铜资源安全多上了一道保险。   再回应最受质疑的排水问题,国外企业觉得排水成本高,是因为他们没见过中国的矿山技术实力。   中国有色在赞比亚的卢安夏铜矿项目,矿井深度1200米,总排水量相当于13个杭州西湖,比本卡拉铜矿的排水难度大多了。   咱们的企业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排水系统,不到一年就抽干了70%的积水,稳定运行超400天,还获得了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认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还有金川集团在刚果(金)的矿山,曾经日均排水9万立方米,1吨矿石要排水45立方米,中国工程师带着团队用40天时间升级排水系统,水泵效率提升1.5倍,至今没发生过淹井事故,光维修和管路安装就节约了380多万美元成本。   这些实打实的案例证明,排水难题在咱们的技术面前根本不是迈不过去的坎。   更关键的是这次收购的战略布局,中国有色可不是头脑发热一次性砸钱,早在2024年11月就开始分阶段布局,先收购了5%的股权,经过半年的考察和磨合,才在2025年6月追加投资到10.5%,而且还预留了收购65%股份的期权,未来有望实现控股。   这种分步推进的方式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还能逐步摸清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的开发方案。   加上中国有色在哈萨克斯坦已经有30万吨规模的冶炼基地,和当地企业合作多年,地缘风险低,本卡拉铜矿的矿石未来可以直接运到当地冶炼,省去了很多运输成本,形成从采矿到冶炼的完整产业链。   国外企业之所以唱衰,本质上是用短期利益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长期布局。   他们只看到眼前的排水成本,却没看到150万吨铜储量背后的长期价值,更没意识到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早已摆脱了盲目跟风,而是有着清晰的资源战略。   现在全球矿产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质铜矿资源更是稀缺,中国有色用1176万美元就能锁定一座储量丰富的铜矿,还能获得后续控股的机会,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对于中国来说,保障关键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比短期的盈利更重要,这关系到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关系到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底气。   很多人可能觉得海外采矿风险高,但中国企业用一次次成功的案例证明,只要有技术、有规划、有担当,就能把看似风险大的项目做成双赢的典范。   赞比亚的卢安夏铜矿项目不仅盘活了120万吨铜资源,还为当地创造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获得了赞比亚总统的五次亲临支持。   刚果(金)的矿山项目培育了本地化技术团队,让当地员工从临时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这种带着技术、带着责任的海外投资,既保障了中国的资源安全,又为当地带来了发展机遇,这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底气所在。   短期的投入不等于长期的亏损,看得见的成本背后可能是看不见的战略价值。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早已跳出了“赚快钱”的思维,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资源安全,着眼于共同发展。   所谓的“亏大了”,不过是旁观者的短视之见,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   你觉得中国有色这次的收购是“捡漏”还是“冒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