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泪目!大爷20年前带着六岁的侄女出门走亲戚,走累了在桥洞下咪睡了一会,醒来发现侄女不见了,从此大爷寝食难安,虽然被女孩父母谅解,但是他自己过不去这道坎,20年来他一路乞讨走遍大江南北寻找侄女的下落。 2005年,那时的李树全还是个四十出头的壮实汉子,没读过多少书,也没什么特殊手艺,常年一个人打零工糊口,日子简单却也算安稳。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碾碎了这份平静,他的哥哥嫂子在事故中双双离世,只留下一个年仅6岁的女儿小梅。 亲戚们围着这个怯生生攥着衣角的孩子,七嘴八舌商量去处,没人敢轻易接下这个“担子”,李树全看着侄女眼里的惶恐,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咬咬牙开口,“孩子我来带!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哥嫂的娃没人管。” 就这样他带着小梅辗转来到天津,本想投靠一个开废品站的远房亲戚,找份稳定活计安身,可亲戚家的小平房挤着一家五口,实在腾不出地方给叔侄俩。 李树全沉默不语,寄身于亲戚家附近的桥洞之下,他捡起别人丢弃的被褥铺在地上,找来破纸箱权充桌子。这一方简陋之地,竟成了他们安身的“家”。 对小梅来说,桥洞虽冷、四面漏风,但只要大爷在,就有安全感,李树全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零工,搬砖、卸货到天黑,回来时总不忘揣个热馒头,第一时间塞到小梅手里,晚上桥洞风大,他就把小梅裹在自己的旧棉袄里,自己背对着风口,替孩子挡住刺骨的寒风。 变故发生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午后,那天小梅喊着饿,李树全揣着仅有的几块钱,匆匆去巷口的馒头铺买吃的。 他一路小跑,心里惦记着孩子,可等他攥着两个热腾腾的馒头跑回桥洞时,原本坐在被褥上玩小石子的小梅,却没了踪影。 “小梅!小梅!”李树全的声音瞬间变了调,他疯了一样在桥洞周围的街巷里狂奔,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穿碎花棉袄、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嗓子喊得沙哑出血,眼泪混着汗水淌满脸颊,可小梅就像滴入大海的水珠,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他第一时间报了警,也托人给老家的亲戚捎了信,亲戚们都知道他带孩子的难处,没人说一句责怪的话,反而轮番打电话安慰,“树全,别太自责,孩子说不定只是走丢了,慢慢找总能找到。” 可别人的谅解,却解不开他心里的死结,小梅是从他眼皮子底下丢的,哥嫂把孩子托付给他,他却没看好,这份愧疚像块千斤巨石,压得他连呼吸都觉得疼。 “只要一天找不到小梅,我就是个罪人。”他对着哥嫂的旧照片磕了三个头,在心里发誓,一辈子也要把孩子找回来。 从那天起,李树全的人生彻底拐了弯,身上仅有的一点积蓄很快花光,他开始了边乞讨边寻亲的日子,没有方向,没有线索,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说不定下一个城市、下一条街道,就能看到小梅的身影。 他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破旧帆布包,里面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张小梅6岁时的照片,照片里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棉袄,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照片掏出来,递给水路人、店铺老板,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说,“您好,麻烦您看看……见过这个小姑娘吗?她叫小梅,要是还在的话,今年该……”话没说完,眼眶就先红了,声音也跟着发颤。 这一走就是21年,他从天津出发,走过河北的乡村、山东的县城、江苏的小镇,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转机出现在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有好心人看到他拿着照片在街头执着寻亲的样子,把他的故事拍下来发到了网上。 这段“老人乞讨寻亲20年”的视频,很快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民警主动找到李树全,为他采集了DNA血样,录入了全国打拐数据库。 经过无数次的比对、排查,警方终于在浙江宁波锁定了一个名叫小丽的女子,她的DNA信息与李树全的DNA高度吻合。 当民警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树全时,他愣了足足有十几秒,才反应过来,声音颤抖着反复确认,“您说啥?找到小梅了?是……是真的吗?没弄错吧?”直到民警耐心地跟他说了一遍又一遍,他才敢相信这不是梦。 这个坚强了21年的老人,再也控制不住积压多年的情绪,蹲在地上放声大哭,哭声里有委屈,有思念,更有终于盼到希望的释然,路过的人停下脚步,看着这个老人哭得撕心裂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在警方的安排下,李树全被专程接到了宁波,当他站在小丽面前时整个人都在发抖,眼前的女子穿着干净的连衣裙,长发披肩,亭亭玉立,可眉眼间,却依稀能看出当年小梅的影子。 小丽在看到李树全满是风霜的脸时,童年的记忆突然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她再也忍不住,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哭着脱口而出,“这是我大爷!是我大爷!” 就这一声“大爷”,彻底击垮了李树全所有的防线,他冲上前,紧紧抱住小丽,像是怕一松手,孩子就又会消失在人海里。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关于亲情与坚守的故事?在你看来,是什么支撑着李树全走过这21年的寻亲路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与经历。 信源:今日消费202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