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 快讯 欧盟又使劲憋坏招了! 当地时间10月3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披露

快讯 快讯 欧盟又使劲憋坏招了! 当地时间10月3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披露称,在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方对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问题之际,欧盟正在考虑其他多种方案,其中一项是被官员称为“实物”关税( “in-kind” tariff)的规定。(观察者网) 欧盟想出的这个“实物关税”,说白了就是“留下买路材”。中国出口商想把货物卖到欧洲,光交钱不行,还得从自己的货里抽出一部分关键原材料,直接放进欧盟的仓库。这在国际贸易里真是头一回听说。 德国人心里在打鼓。他们担心对中国采取报复措施会让贸易争端升级,结果更难预料。欧盟内部的声音并不统一。 中国从今年4月开始对稀土磁铁等进行出口管制,这些材料对造电动汽车和国防装备太重要了。这确实戳到了欧盟的软肋。 事情在10月30日有了转机。中美在吉隆坡谈好了,中方同意把10月9日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暂停一年。这让紧张的局势暂时缓和了一下。 欧盟的焦虑不是一天形成的。面对中美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竞争,欧洲觉得自己落后了,这才病急乱投医,想出了“实物关税”这种怪招。 欧盟手里还有别的牌。他们同时在讨论对中国依赖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定向出口限制。这是一套组合拳。 说起来有点讽刺,欧盟自己也没少对中国实施贸易限制。就在前不久,他们还对中国的赖氨酸和成卷铝箔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到58.2%和35.6%。 有明白人提醒欧盟,对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采取贸易反制,简直就是经济上的“自残”。现在的欧洲经济已经够困难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欧盟一边想着怎么对付中国,一边还得防着美国。他们被曝拟定了一份价值1000亿欧元的反关税方案,准备应对和美国可能的贸易冲突。两边都要应付,够累的。 其实这周欧盟和中国还要举行会谈,商量稀土和芯片的出口管制问题。谈判的大门还没关。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呼吁欧盟动用“反胁迫工具”来应对中国。这个被一些欧洲政客称为“核武器”的贸易工具,有着复杂的决策流程,真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欧盟的困境就像现在这个时代的缩影。每个国家都想保证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又不想牺牲经济利益。这个平衡很难把握,但绝不能把全球贸易秩序给破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