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制裁令,瞄准俄罗斯

[微风]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制裁令,瞄准俄罗斯军政高层及战争支持体系,包括参与掠夺乌克兰领土的官员、军事情报人员,以及被控散布虚假信息的俄境内媒体。乌方称,这是对所有资助战争、为侵略辩护者的打击。 这份制裁令的名单,从克里姆林宫的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到参与策划和执行军事行动的军事情报人员,再到那些被指控为侵略摇旗呐喊、散布虚假信息的媒体机构,乌方这次的打击面,既有高度,又有广度。特别点名德米特里耶夫,这步棋走得相当耐人寻味。 他不仅仅是个官员,更是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常被视为俄罗斯经济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钱袋子。 制裁他,等于是在警告所有为战争提供资金、技术和经济支持的实体和个人:你们的名字,我们都记着呢。这不再仅仅是军事对抗,而是一场围绕战争资源的全面绞杀战。 但这次制裁的锋芒,远不止于一个高级官员。名单上那些参与掠夺乌克兰领土的官员,他们的名字与每一寸被侵占的土地联系在一起,乌方的制裁,就是要让他们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哪怕只是名誉和财产上的冻结。这更像是一种宣告:战争结束后,清算的账本早已备好。 而那五家被纳入制裁范围的俄罗斯出版公司,则揭示了这场冲突的另一个维度——舆论战。在现代战争中,枪炮和子弹固然重要,但塑造叙事、控制信息流向的能力,同样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乌克兰将媒体机构列为打击目标,其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削弱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上为其行动辩护的能力,切断其影响民众认知、制造战争合理性的喉舌。这招“釜底抽薪”,意在动摇战争的支持根基。 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的这些制裁,在实际操作层面能产生多大的直接杀伤力?毕竟,乌克兰本身的经济体量和全球影响力有限,它的制裁可能无法像美国或欧盟那样,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掀起巨浪。但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此。 这份制裁令更像是一份“通缉名单”和“证据清单”,它向全世界,特别是向西方盟友,清晰地指出了谁是战争的积极参与者。 它像是在说:“看,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敌人,也是你们价值观的对手,你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这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策略,乌克兰在用自己的方式,主导着对“战争罪责”的定义,并试图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更广泛、更统一的制裁阵线。这背后,是乌克兰在寻求战略主动权的一种尝试。 这份制裁令的出炉,也恰好发生在战局陷入胶着、外界对乌克兰前景出现一些疑虑声的背景下。前线的炮火声时紧时缓,后方的援助也开始出现各种杂音。 在这样的时刻,泽连斯基政府选择用这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无疑是在向内外展示一种决心:无论战场多么艰难,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不会动摇,而且抵抗的方式会越来越多元化。 这既是对国内民众的鼓舞,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提醒——乌克兰依然在战斗,只是换了一个战场。这让人不禁思考,当传统的军事对抗达到某种极限时,这种非对称的、涵盖经济、信息、法律层面的“混合战争”,是否会成为未来冲突的新常态? 所以,这份看似只是“点名批评”的制裁令,实际上是乌克兰在当前复杂局势下打出的一记组合拳。它既是对敌人的直接施压,也是对盟友的间接呼吁,更是对自己国民和全世界的郑重宣告。它告诉我们,战争的形态早已超越了我们所熟悉的范畴。 那么,这一系列精准的“外科手术式”打击,真的能如乌克兰所愿,让俄罗斯感受到切肤之痛,从而改变战争的走向吗? 还是说,这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是漫长消耗战中一次鼓舞士气的呐喊?对于乌克兰的这一步棋,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