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德军司令叫嚣与俄罗斯开战,日本首相叫嚣“台湾有事,日本将行使集体自卫权”,那意思就是要攻击中国。现在二战战败国都这么嚣张了吗? 历史的风,有时候吹得让人摸不着方向。你瞧,当年那两个在二战棋盘上输得精光的战败国,如今却像是换了身行头,重新登上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一个对着东边的俄罗斯磨刀霍霍,一个对着西边的中国指指点点,那股子劲儿,仿佛当年的战败书只是一张废纸。这世道,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先说说德国。那个曾经以严谨和克制著称的国家,现在一些高层的言论简直像是换了个人。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公开说,德国必须做好“与俄罗斯发生战争”的准备,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德国正在一步步摆脱二战后的军事束缚,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国防军基金,大把大把地烧钱升级装备,还计划在立陶宛永久驻扎一个战斗旅,这可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海外永久部署如此规模的战斗部队。这动作,明摆着是把枪口直接顶在了俄罗斯的脑门上。 他们依仗的是什么?无非是身后站着欧盟和北约这两棵大树。整个欧盟的经济引擎加上北约的军事肌肉,确实给了德国足够的底气去叫板。可这底气,真的那么足吗? 北约这艘大船,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但船上的乘客们心思可各不相同。东欧国家是铁了心要抗俄,可像匈牙利、土耳其这些,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前脚刚喊出“不排除派兵乌克兰”,后脚国内就一片哗然,自己赶紧找补说那是“战略模糊”。 美国呢?嘴上支持得最响,但真要到了亲自下场跟俄罗斯核按钮对按的地步,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德国这番操作,更像是把自己绑在了北约的战车上,赌的是整个联盟的决心,可万一车轮中途散架,最先被甩出去的,往往就是喊得最响的那个。这盘棋,德国看似在布局,实则也把自己放在了棋盘最危险的位置。 再把目光转向亚洲的日本。这个国家最近在台海问题上的小动作,那叫一个频繁。前首相安倍晋三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余音还没散去,现在自民党内的“鹰派”代表人物高市早苗更是直接放话,扬言要“行使集体自卫权”,说白了,就是想找个借口插手台海,把矛头对准中国。这股嚣张气焰又是从何而来?答案似乎不言而喻——美国。 美日安保条约就像是一张看似坚不可摧的护身符,让日本觉得有了挑战中国的资本。美国也乐得见到日本在前面冲锋陷阵,最好能像乌克兰一样,把中国拖进一场消耗战的泥潭里,自己则稳坐钓鱼台,继续维持它的全球霸主地位。可这里面的玄机,日本真的想清楚了吗? 美日安保条约的核心是“保护日本”,可如果日本主动出击,攻击中国,那还算不算“保护”的范畴?这可就成了一笔糊涂账。美国会为了日本的“主动挑衅”而赌上自己的国运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美国历史上坑盟友的例子还少吗?从越南到阿富汗,哪一次不是盟友在前面流血,美国在后面算计着自己的利益?日本真以为自己是那个例外? 万一战事一开,美国发现代价太大,选择“战略性后撤”,那日本就成了那个被推出去顶缸的冤大头,独自面对一个被彻底激怒的庞然大物。这步棋,日本走得看似精明,实则是在刀尖上跳舞,赌的是美国的人性,可国际政治里,哪有什么人性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有趣的是,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他们的这种“复兴”姿态,都巧妙地利用了历史叙事。德国把自己塑造成对抗“东方专制”的欧洲民主卫士,日本则把自己包装成维护“印太自由”的和平力量,仿佛二战的侵略历史已经被他们亲手翻篇。 但这种翻篇,是真的反思,还是为了给今天的扩张寻找借口?德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依然高涨,民众对政府不断增加军费开支的做法颇有微词;日本社会对于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也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究竟是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民意,还是仅仅在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甚至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矛盾?这背后,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故事。当一个国家开始频繁地向外展示肌肉,用外部威胁来凝聚内部共识时,往往也意味着其内部已经出现了难以调和的裂痕。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出“战败国叫嚣”的大戏,其实是一盘错综复杂的全球大棋局。德国和日本,更像是被推到前台的棋子,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大国博弈的影子。 他们依仗的所谓“盟友”,既是他们的铠甲,也可能是他们的枷锁。这世界,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嚣张,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当历史的尘埃再次扬起,我们看到的或许不是什么新秩序的建立,而只是一场旧游戏的轮回,只是这一次,赌注和风险,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而那些叫得最响的人,最终是会成为棋局的赢家,还是沦为棋盘上被随手牺牲的弃子,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