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

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2025年11月8日,出席了台湾马场町秋祭活动!马英九年年参加“228”,但对“马场町”只字不敢提,更别说参加活动。其它朱立伦、吴伯雄、吴敦义等历届党主席都不敢碰。 马场町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里是上世纪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刑场,李友邦、吴石、朱枫等一批爱国志士都牺牲在这儿。这些人里,吴石将军的故事最近还因为大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火了一把,南京档案馆甚至公开了他当年的户籍卡原件。 从1991年开始,统派团体每年都在此举办秋祭,主题始终未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但三十多年来,国民党主席亲自出席,郑丽文是首位。历任主席之所以不敢前来,核心原因在于“怕”。 怕什么?怕绿营扣帽子。绿营这些年一直把“白色恐怖”当成攻击国民党的武器,把马场町打造成“国民党暴政象征”。谁要是去祭拜,立马就会被骂“为独裁招魂”。 马英九当年年年去参加“228”纪念活动,就是想缓和与绿营的关系,对马场町自然是能躲就躲,生怕被抓住把柄。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内部也有顾虑,不少老派人物觉得,触碰“白色恐怖”历史就是“自揭伤疤”,会影响选票。朱立伦当主席时,连提都不敢提“两岸一家亲”,更别说来马场町这种“敏感地”了。 可郑丽文偏不按常理出牌,上任没几天就带着党籍民意代表一起去,现场还跟着民众喊“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堂堂正正中国人”。 有人认为她是“赌一把”,但实质上,此举背后是精准的判断。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亦是台湾光复80周年。李友邦将军当年带领台湾青年返回大陆参加抗战,其“欲救台湾先救祖国”的名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郑丽文选在此时间点前往马场町,旨在将先烈们的“爱国统一”精神与抗战、光复的历史串联,明确这些先烈并非“政治犯”,而是为民族牺牲的英雄。 这步棋最妙的地方,是戳破了绿营的“叙事陷阱”。绿营一直把“白色恐怖”描绘成“省籍矛盾”,把爱国志士说成“政治异见者”。 郑丽文在致辞里直接点破:“今天的纪念不分思想派别,民主社会不该有政治迫害”,还顺带批了民进党当局“用国安名义驱逐陆配”,说“威权的幽灵又在台湾笼罩”。这一下就把焦点从“党派对立”转到了“追求正义”上,让绿营的攻击没了着力点。 有人质疑,仅是参加一场纪念活动,无需过度渲染,实则不然,这一行动的政治分量,需结合台湾政坛的特殊语境方能理解。 当年连战的“破冰之旅”,初期亦不被看好,最终却打开了两岸交流的大门。郑丽文这一步,本质是将国民党的“统派基因”重新拾起。 国民党成立百年来,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到抗战时期组织台湾义勇队,从来就有爱国统一的传统。可这些年为了选票,把老本都快丢光了,连“中国人”的身份都不敢认。郑丽文去马场町,就是要告诉大家:国民党忘了的,我来捡起来;前辈们敢牺牲的,我敢继承。 从国际和军事角度看,这步棋也有深意。现在特朗普作为美国第47任总统,对台海政策忽软忽硬,民进党当局一会儿买美国武器,一会儿搞“隐性台独”,两岸关系挺紧张。 这种时候,郑丽文亮明“两岸同心”的态度,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信号:国民党不搞“台独”,愿意推动两岸和平。这比喊一万句“反对台独”都管用。 现场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郑丽文提前半小时到会场,挨个跟受难者遗属握手,弯腰献花时腰弯得特别低。 有位90多岁的遗属拉着她的手说:“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这种情感共鸣,是任何政治话术都比不了的。相比之下,民进党当局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除了骂几句“颠倒历史”,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反驳理由。 当然,也有冷嘲热讽的声音,说她是“作秀”。可作秀能做到这个份上吗?她在现场明确表态,要推动“白色恐怖”受难者平反,还要重启国共和解。要知道,“白色恐怖”时期的不少冤案,台“监察院”早就查出审判有八大违失,可这么多年一直没人敢碰。郑丽文敢提,就比光说不练的政客强得多。 不少年轻党员在社交媒体上为她点赞,说“终于有个敢硬气的主席了”。连党内老大哥连战的办公室都发声明,说这是“推动两岸和解的关键一步”。这说明什么?郑丽文摸准了党内的脉搏——再靠“模糊两岸政策”混日子,迟早被淘汰。 两岸关系发展至今,最缺乏的便是“敢担当”的力量,马英九时期推行“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看似稳妥,实则模糊立场,使得绿营“台独”思想逐步渗透。 郑丽文则截然不同,她明确亮出“两岸同心”的态度,以祭拜先烈的方式重申:两岸同属一个民族,这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 郑丽文的这一行动,并非“终结”,仅是“开始”。平反冤案、推动和解,后续道路依然漫长。但至少她让外界看到,台湾政坛中仍有人敢于站出来,正视历史,明确喊出“我们是中国人”。仅凭这一点,便远超那些只懂计较选票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