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到了一位敢于直言的外交官!这也是外交官的本职工作。 针对日本首相高士早苗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围台阻碍了日本商船,日本都要出动自卫队攻击一事,驻大板总领事薛剑利剑出鞘:“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的砍掉!”对于不知悔改的日本愚蠢政客,就要用它听得懂的语言说话,直言不讳,大快人心! 这才是外交战线上的楷模,和沙祖康、卢沙野一样受国民尊重。你一个战败国,哪来的勇气挑战常任理事国、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作为二战付出沉重代价的战胜国,建议中国和美国一起共同监管日本!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区域组织或安排可在安理会授权下采取执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薛剑总领事的那番话,之所以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正是因为它打破了某种沉闷的默契,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充满力量的语言,直接回应了挑衅。 这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一种战略沟通的必然选择,当对方选择性失聪时,唯有提高音量,才能让其听清。 我们不妨看看薛剑总领事这番“利剑出鞘”的背景。日本政坛近年来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一些政客似乎忘记了战败国的身份,忘记了《和平宪法》的约束,不断在敏感问题上煽风点火。 从渲染“中国威胁论”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再到如今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安全公然捆绑,这一系列操作,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国家间交往的范畴。 岸田文雄所谓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无异于将日本的国防边界无端扩展到中国的家门口,甚至扬言要为了一艘商船而采取军事行动,这种逻辑的荒谬和背后的野心,令人不寒而栗。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任何含糊其辞的抗议都可能被解读为软弱,而薛剑的“砍掉”之说,恰恰是对这种幻想最直接的破除。 这种强硬的风格,让人不禁想起了外交前辈沙祖康先生在联合国会议上那句“我给你一巴掌”的经典回击,也想起了卢沙野大使面对西方媒体围攻时的从容不迫与犀利反驳。 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深刻理解外交的本质——外交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为国家利益寸土必争的战场。在战场上,既要有运筹帷幄的智慧,也要有亮剑出鞘的勇气。 薛剑的言论,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它告诉世界,中国外交官不仅有儒雅的一面,更有坚不可摧的原则和底线。 这种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或许会让一些习惯了外交辞令的人感到“不适”,但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政客而言,这恰恰是他们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个在二战中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至今未对历史进行彻底反省的战败国,究竟是哪里来的底气,敢于公然挑战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个拥有完整主权和强大实力的世界级大国? 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勇气背后,似乎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波助澜。日本的一些政客,似乎甘愿充当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试图通过依附外部势力来实现自身的“国家正常化”,这种投机心理极其危险。 他们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抱紧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却忘了棋子随时都有被牺牲的可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历史的教训必须被铭记。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中国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数千万军民生命的惨重代价,这份沉甸甸的牺牲,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联合国宪章》第53条明确规定,若无安理会授权,任何区域组织或安排不得采取执行行动。 这意味着,任何国家试图在亚太地区单方面制造事端、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一点不容置疑。当日本政客叫嚣要介入台湾事务时,他们不仅是在挑战中国的主权,更是在挑战整个联合国体系的权威。 面对这种局面,仅仅停留在口头抗议和外交交涉,或许已经不足以遏制其冒险的冲动。 于是,一些更大胆、更具想象力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由中美这两个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的主要战胜国,共同对日本进行某种形式的监管,确保其永远走在和平的道路上。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天方夜谭,但它反映了一种深切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当一个国家的政客持续不断地释放危险信号,当历史的警钟被一次次无视,国际社会究竟该如何应对?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沟通方式,寄希望于对方的“幡然醒悟”,还是应该探索更有效、更具约束力的机制? 薛剑总领事的“利剑”已经出鞘,它划破的不仅是外交场合的沉闷,更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对于日本未来的走向,以及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