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菲律宾宣布了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9日上午6时,台风

快讯!快讯! 菲律宾宣布了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9日上午6时,台风“海鸥”已在菲律宾造成224人死亡,109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330万 。菲律宾全国范围内共有128处发生洪水灾情,逾7万座房屋受损,157处公共设施受损,162个市镇的电力供应受到影响,86个市镇的通讯受到影响,731个市镇宣布停课,485个市镇宣布停工 。 这些数字看着刺眼,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宿务省的无人机画面里,整座城市像被推土机碾过,混凝土建筑塌得像纸牌屋,更别说那些农村地区的竹木房屋,在每小时200公里的狂风里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330万受灾人口中,有50多万人无家可归,挤在临时避难所里,喝不上干净水,吃不上热饭,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海鸥”的余威还没散尽,强度更强的台风“凤凰”又带着17级风力扑了过来 。 没人能否认菲律宾地理位置的“先天劣势”,作为西太平洋台风带的“首当其冲者”,每年要扛近20场台风,相当于每三周就要应对一次风暴 。但天灾背后,更多是人为的短板在放大灾难后果。农村地区的房屋大多是简易搭建,根本扛不住台风级风力;城市排水系统只够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可“海鸥”带来的降雨量相当于50年一遇 。更讽刺的是,这次受损的公共设施里,还有23家医院和56所学校,本应是救援核心的地方,反而先遭了殃 。 预警系统也像个“摆设”。气象部门早就测到了“海鸥”的路径,可信息传到偏远渔村和山区时,往往已经晚了 。很多村民直到洪水漫进家门,才知道要撤离。就算撤到了避难所,也可能面临新的危险——部分避难所因为年久失修,在台风中自己都成了“危楼” 。这种“预警传不到、避难不安全、救援进不来”的恶性循环,让每次台风都变成了残酷的考验。 国际援助的场面看着热闹,实则难掩尴尬。美日等国送来的矿泉水、咖喱饭,更像一场公关秀,解决不了灾区最急需的救援设备、药品和电力修复物资 。而那些真正能帮上忙的援助,又往往卡在行政环节,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菲律宾灾害援助资金中只有37%能直达基层 。更让人无奈的是,有灾民反映,部分救援物资还会被截留,黑市上甚至出现了高价倒卖救济品的情况 。 菲律宾的困境,也是很多气候脆弱国的缩影。它的碳排放仅占全球0.3%,却成了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球变暖让台风越来越“暴力”,而菲律宾自身的生态破坏又拆了天然屏障——近30年红树林减少了一半,而完整的红树林本可以让洪水水位降低1.5米 。一边是天灾的加剧,一边是防灾能力的滞后,这才是反复陷入“大灾大难”循环的关键 。 灾难面前,普通人的坚韧最让人动容。志愿者在体育馆里汗流浃背地清点救济包,渔民徒手打捞被冲毁的渔网,母亲紧紧抱着孩子在避难所里等待消息 。但这些坚韧,不该成为政府忽视防灾建设的借口。修路、建堤坝、升级排水系统、恢复红树林,这些“慢功夫”才是抵御台风的根本 。否则,就算每次灾后都喊着“全力救援”,下次台风来临时,悲剧还会重演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