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远东问题! 这话说的没错,远东那地方明明是块埋满宝贝的宝地,却活活成了俄罗斯心口的疙瘩,疼得慌还没法轻易解决。 远东最挠头的问题就是没人,那么大的地盘硬是撑不起来。远东足足有695万平方公里,比大半个中国还大,可人口才800万,还不如咱们一个大城市多。更糟的是年轻人都往西边跑,留在那儿的大多是老人,好多村子慢慢就空了,成了“鬼村”。 俄罗斯政府也急啊,从2016年就喊着给迁过去的人发一公顷土地,后来还追加到两块,可愿意去的人还是没几个——那儿冬天能冷到零下四十度,地面常年冻着,种庄稼难,出门也不方便,年轻人宁愿在莫斯科挤出租屋,也不想去远东守着空房子。 没人干活,再好的资源也只能烂在地里。远东的稀土占了全球三成,天然气占两成,森林攒起来比全欧洲的都多,可开发程度还不到10%。就说木材吧,明明能卖好价钱,可没足够的工人砍,也没像样的路运出来,只能堆在林子里烂掉。 还有那些煤矿、金矿,设备运不进去,就算挖出来,靠老旧的铁路往外卖,成本比卖价都快高了,简直是守着金山却没力气搬。之前有中国企业想帮忙建加工厂,把木材加工成家具再出口,能多赚好几倍,可当地有些人不乐意,觉得“外人抢了饭碗”,最后这事拖了好几年才办成。 更让俄罗斯难受的是,现在西边被西方制裁得厉害,只能指望远东“向东看”找出路,可自己又没本事把路铺好。俄乌冲突后,欧洲不买俄罗斯的能源了,普京赶紧把远东定为“21世纪优先事项”,想靠这儿融入亚太经济圈。 可基础设施差得太远,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是一百多年前修的,跑一趟得十几天,还老出故障。海参崴港以前没好好用,东北的货物要出海得绕大远路,后来中俄合作激活了它的内贸中转功能,运费一下省了10%,可这样的好事太少也太晚了。俄罗斯自己拿不出钱修铁路、建港口,只能找中国帮忙,可心里又犯嘀咕,总怕“引狼入室”。 这种又想要帮忙又怕被“渗透”的矛盾,才是最折磨人的。历史上的老影子让俄罗斯对中国合作总存着戒心,当地有调查说,75%的人都想限制中国人进入,真正支持合作开发的才3.3%。可现实是,2025年中国对远东的投资已经占了那儿外资的85%,没有中国的钱和技术,远东的天然气管道建不起来,撂荒地也种不出粮食。 就像“西伯利亚力量”管道,2025年能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中国,既给俄罗斯赚了钱,又帮咱们稳了能源供应,可俄罗斯民间还总有人瞎猜“中国要控制能源”。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让好多合作项目都卡着不动,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西边的战事更把远东拖得没了盼头。俄罗斯一半的预算都砸在了乌克兰战场上,根本没多余的钱投给远东。之前规划的远东高科技园区,说好要搞激光仪器、智能机器人,结果资金一砍再砍,只能先盖几间空厂房摆样子。 反观中国,联动东北振兴战略,给投资远东的企业免税,还投了万亿卢布级的资金,把黑河到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公路桥修好了,现在每天能过400辆车,比以前多了40倍。可俄罗斯这边跟不上节奏,基础设施接不上,就算有投资也落不了地,只能看着中国的产能和资金“路过”却留不住。 最要命的是,远东的“失控感”越来越强。乌克兰那边故意放风说“俄罗斯可能丢40%远东土地”,虽然是挑拨,但也戳中了俄罗斯的软肋。远东人口太少,中国和朝鲜的劳动力、投资者慢慢多起来,当地商店里全是中国商品,连餐馆都以东北菜为主,俄罗斯人心里难免发慌。 可又没办法,要是不让外人来,远东的煤矿就得停产,农场就得荒着,老百姓的收入还得降。这种“离不开又怕被取代”的纠结,就像手里攥着块烫手的山芋,扔了可惜,握着又疼。 说到底,远东的痛苦就是“潜力配不上野心,本事跟不上需求”。明明能靠资源和区位翻身,却被人口、资金、心态这三道坎绊住了脚。想靠远东破西方制裁的局,却又被自己的顾虑捆住了手。这疙瘩要是解不开,远东这块宝地永远变不成福地,俄罗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一次次溜走,疼得直皱眉却没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