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5年,大量美国女兵抵达日本,她们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日本的。她们杠着行李走

1945年,大量美国女兵抵达日本,她们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日本的。她们杠着行李走下军舰,她们的任务是在日本驻军。 1945年秋,当美国军舰陆续停靠在横须贺、东京等日本港口时,甲板上走下来的美国女兵,大多来自陆军护士团,她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站岗,更要帮着美军稳住战后混乱的后方,让驻军体系能顺畅运转。 此时的日本刚挨过原子弹轰炸,街头到处是无业游民,美军营地周边更是秩序混乱。这些美国女兵一到驻地,先跟着男兵熟悉环境,很快就投入到后方保障工作中。 作为护士团成员,她们最主要的任务是照料驻军的健康,当时美军军营里常有士兵因水土不服或旧伤复发就医,女兵们白天在临时医院换药、打针,晚上还要轮流在营地周边站岗,防止有散兵或流民闹事。 有老兵回忆,那些女兵站岗时手里握着步枪,见到路过的日本人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优越感,毕竟日本是战败国,当地人见了美军不论男女都得点头哈腰。 日本政府为了讨好美军,一开始只想着为男兵设立慰安所,却没考虑到这些美国女兵。可美国向来讲究男女平等,女兵们见男兵能享受到特殊服务,很快就提出了抗议,认为自己同样有需求该得到满足。 日本政府不敢怠慢,赶紧改了招募计划,用“高薪包吃住”的广告从贫困人群里招年轻男子,名义上叫“美军助理生活指导员”,实际上就是专门服务美国女兵。 1946年在名古屋,一个叫赳田纯一的年轻人就因为看到广告后报了名。他没想到报名后要经过一连串严格检查,从心脏、胃到皮肤、血液,连有没有痔疮都要查,说是为了保证美军女兵的健康。 考核他的是个美国女下士,直接把他留了下来。从那以后,赳田纯一隔天就要去女兵营地“出勤”,这位女下士除了处理军务,剩下的时间都要他陪着,直到半年后女下士回国。 当时他一天能赚3美元,还能吃到牛肉、黄油这些普通日本人见都见不到的东西,在天天吃山芋的日子里,这算得上是“好差事”,可就是体力上吃不消。 日本政府为了让这些女兵满意,对那些日本男性管得很严,不仅要频繁体检,还规定不能对外透露半点消息,否则就会被遣返。 这些美国女兵在这件事上丝毫不见客气,不少人把对战争的怨气或者对男权的不满发泄在他们身上。 除了这些特殊需求,美国女兵在稳住后方上确实起了不少作用。当时东京周边的美军仓库常遭小偷光顾,女兵们就和男兵组队巡逻,有次她们抓到一个偷罐头的日本少年,虽然没动手打人,却把人交给日本警察,警察直接把少年关了起来,根本不敢问缘由。 女兵们还会参与军营的物资管理,登记发放粮食、衣物,她们做事认真,账记得清楚,避免了不少浪费和贪污,让驻军的后勤保障更稳定。 那些没被分配到护理或巡逻任务的女兵,会跟着男兵去街头搞宣传,给日本人讲美军的“好处”,说他们不是来欺负人的,试图改变当地人对美军的恐惧。可在日本人眼里,这些女兵和男兵没什么区别,都是带着枪炮来的胜利者。 有个日本老人后来记得,当年路过美军营地,总能听到女兵们的笑声,那笑声在他听来格外刺耳,像是在提醒他们日本战败的屈辱。 1946年3月,美军因为太多士兵染上性病,下令关闭了公开的慰安所,可私下里的服务并没断,只是变得更隐秘了。 这些美国女兵依旧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慰安夫,日本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稳住美军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直到几年后美军驻扎体制调整,这种荒唐的局面才慢慢结束。 这些美国女兵在日本待的那些年,既完成了站岗、护理这些“稳后方”的任务,也借着胜利者的身份享受了特殊待遇。 她们的存在,成了战后日本屈辱历史的一部分,那些和她们相关的慰安夫故事,藏在史料的角落里,多年后才被人慢慢揭开。 而对于当时的日本民众来说,这些扛着行李上岸的美国女兵,既是驻军里的“守护者”,也是带来屈辱的“胜利者”,这种复杂的印象,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