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姜超:“我从23岁到28岁,一共相了20次亲,前面19次,对方都没看上我。我印象

姜超:“我从23岁到28岁,一共相了20次亲,前面19次,对方都没看上我。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一个刑警相亲,她全程好像在审我一样。   在《锦月如歌》的庆功宴后台,刚凭借“孙祥福”一角收获观众口碑的姜超,正对着保温杯吹热气。   面对“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提问,这位50岁的演员放下杯子,忽然露出憨厚的笑,比起拍戏找感觉,我当年找对象才叫真难。   23到28岁相了20次亲,19次都被人挑了,最尬的一次,被刑警相亲对象审了整整一小时。   这话让在场的记者都愣了神,谁也没想到,荧幕上要么是憨厚厨子要么是硬汉胖子的姜超,年轻时竟在相亲场上栽了这么多跟头。   那是1998年,姜超刚从空军政治话剧团学员班毕业不久,穿制服的五年让他习惯了昂首挺胸,说话也带着军人特有的直来直去。   第一次跟刑警相亲的前一晚,他翻出仅有的两件衬衫,让战友帮忙熨得笔挺,心里盘算着“都是吃公家饭的,聊纪律、聊责任准有共鸣”。   约定的咖啡厅在刑警队附近,对方穿着便装却自带干练气场,刚坐下就掏出笔记本翻了两页。   后来姜超才知道,那是她记嫌疑人特征的本子,当天忘在包里了。   “你每天几点出晨操?”“跟战友闹矛盾会隔夜吗?”“如果任务和相亲冲突,你选哪个?”问题抛得又快又密。   姜超刚回答完晨操时间,对方突然话锋一转,你刚才喝咖啡时,为什么先放糖再搅拌?   他下意识地抬头,撞进对方审视的目光,瞬间后背冒了汗,连“习惯了”三个字都说得磕磕巴巴。   整个相亲过程,他像站军姿似的绷着背,对方偶尔低头记笔记的动作,都让他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临走时对方递来一瓶矿泉水,你很规矩,但太实在,不适合我,姜超攥着没开封的水,在路边站了半小时,才想通“人家是审惯了人,不是针对我”。   这场“审讯式相亲”成了圈里战友的笑料,却没让姜超放弃。   可接下来的相亲,更像是在撞南墙。第18次是母亲托同事介绍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方说“喜欢稳重的男生”,姜超特意提前买了本诗集当见面礼。   两人约在公园的樱花树下,女方穿碎花裙拎着布袋子,姜超看着袋子鼓囊囊的,还偷偷庆幸“这回遇着细心人了”。   结果刚坐下,女方就把布袋子往石桌上一倒,不是零食,是满满一摞作业本,红笔、橡皮、修正液摆得整整齐齐。   不好意思啊,明天要交批改记录,她边说边趴在桌上改作业,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盖过了樱花飘落的轻响。   姜超举着没送出去的诗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能看着对方改完一本又一本,偶尔抬头说句“你喝水啊”。   四十分钟后,女方终于收了笔,第一句话就是,我妈说你周末要备勤?我改作业到半夜,就想有人陪聊两句。   姜超刚说“我可以提前给你烧好水”,就被对方笑着打断,你是好人,但帮不上忙。   19次失败像19道坎,最难的时候,他刚演完《三国演义》里的小卒,连台词都没有,相亲对象听说他是“跑龙套的”,直接找借口走了。   母亲急得托人联系电视相亲节目,姜超躲在6平米的宿舍里,看着墙上贴的表演笔记,第一次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没用了”。   2003年冬天,转机是编导老师带来的,绕了三圈关系才搭上的,幼师张倩,跟你一样实在,老师说对方是栏目组司机的爱人同事的朋友,也被相亲折腾得够呛。   姜超没抱太大希望,穿了件旧棉袄就去了约定的小面馆,却在推门时愣了神,女方正帮老板端面,看见他就喊,姜超是吧?你的牛肉面,少辣多香菜加卤蛋,没错吧?   原来张倩提前问了介绍人他的饮食习惯,知道他在部队养成“没卤蛋吃面不香”的毛病。   吃面时,张倩主动说自己相过八次亲,有人嫌她“带孩子累”,有人觉得“幼师挣得少”。   姜超突然放下筷子,问出憋了一路的话,我住6平米宿舍,经常拍戏到半夜,还得备勤,你不介意?   对方夹了个卤蛋给他,我带孩子也常熬夜,互相搭把手呗。   第二次见面,张倩给了他一个信封,里面是帮他买年货的账单,酱油、春联、鞭炮的开销记得清清楚楚,发票和收据分门别类夹着,最底下还压着两双棉鞋垫。   那天姜超回宿舍,把鞋垫垫进皮鞋里,暖得脚底板发烫,也第一次觉得“这6平米的小屋,能装下一个家”。   年底两人就领了证,没有婚礼,婚房就是那间宿舍,张倩把他的戏服叠得整整齐齐,在墙上贴了张全家福贴纸。   后来姜超凭《炊事班的故事》“小姜”走红,却在父母瘫痪时推掉所有外地片约,白天伺候老人擦身喂饭,晚上扛着戏服去剧组。   导演说“姜超的戏不用拍第二遍,他心里装着事,演得真”。   从6平米宿舍到温馨小家,从跑龙套到“剧抛脸”,从被嫌弃的“实在人”到默默行善的演员,姜超的人生从没有惊天逆转。   就像他演的那些角色,没有光环却接地气;就像他的爱情,没有浪漫宣言却暖到心底。   时光从来不会辜负认真生活的人,那些坚守的真诚,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终究会酿成最踏实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