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很多人都有 “脾虚” 的困扰,但脾虚也分轻重,不同阶段症状和调理思路大不一样。今

很多人都有 “脾虚” 的困扰,但脾虚也分轻重,不同阶段症状和调理思路大不一样。今天教大家 30 秒快速分辨脾虚的 4 个阶段,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一、初期:脾虚气滞(轻度)—— 消化差、没精神 核心症状: 吃不下饭,没胃口,稍微吃点就觉得胀 消化慢,偶尔嗳气、腹胀,大便基本成型但排便不顺畅 白天没精神,容易累,说话声音轻,不想动 调理参考: 可参考用 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核心是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帮脾胃 “启动” 运化功能,缓解初期的消化乏力。 二、中期:脾虚湿盛(中度)—— 湿重、大便不成形 核心症状: 胃胀更明显,尤其饭后,摸肚子感觉沉甸甸的 大便不成形,黏马桶冲不净,有的甚至一天拉 2-3 次 四肢沉重,像灌了铅,早上起床觉得身子发沉 口中黏腻,舌头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和之前 “四邪夹杂” 舌象中的脾虚湿盛表现一致) 调理参考: 可参考用 六君子汤加减(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半夏),在健脾的同时增加化痰祛湿的作用,切断 “脾虚生湿” 的循环,适合湿邪已经明显堆积的阶段。 三、后期:脾阳虚衰(重度)—— 怕冷、吃凉就拉 核心症状: 特别怕冷,尤其是肚子、手脚,冬天更明显 吃点凉的(比如水果、凉菜)就拉肚子,大便稀溏像水状或蛋花状 胃里反酸、嗳气频繁,有的还会觉得胃凉、隐隐作痛 舌头淡白,舌苔白滑,按压肚子会觉得凉 调理参考: 可参考用 附子理中汤加减(理中汤 + 附子),在健脾的基础上增加温阳散寒的功效,针对脾胃阳气不足的虚寒问题,缓解怕冷、腹泻等症状。 四、晚期:脾肾阳虚 + 气血亏虚(极重度)—— 全身虚寒、气血差 核心症状: 怕冷到手脚凉到麻木,甚至膝盖、腰部都觉得冷痛 头晕频繁,站起来时眼前发黑,记忆力明显变差,容易忘事 腰酸冷痛,尤其是弯腰、干活后更明显,精力差到不想说话、不想动 月经量少、颜色淡(女性),有的还会出现耳鸣、夜尿多 调理参考: 可参考用 桂附理中汤加减(附子理中汤 + 肉桂),在温脾阳的同时兼顾补肾阳,再配合补气血的成分,针对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的复杂情况,整体调理虚寒体质。 关键提醒: 以上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文中涉及的方药不作任何推广,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可能有重叠,不能直接对号抓药。 脾虚会从轻度慢慢发展到重度,发现初期症状时及时调理,恢复更快;如果已经到后期或晚期,一定要线下找专业医生辨证,避免延误。 平时少吃凉食、少熬夜,饭后适当散步,都能帮脾胃 “减负”,预防脾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