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谷物协会主席第一次来进博会,直接被现场规模吓傻了。他自己都承认,从来没见过这

美国谷物协会主席第一次来进博会,直接被现场规模吓傻了。他自己都承认,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企业挤在一个地方推销产品,看得他眼花缭乱。 ​你说这位主席是真的消息闭塞吗?其实还真不能全怪他! 这届进博会的规模简直颠覆想象,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扎堆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把43万平方米的场馆塞得满满当当,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就有290家,这密度搁谁看了不懵?主席马克·威尔逊站在自家展位前,眼神都直了——左手边是巴西大豆的超大展台,采购商排着队签约;右手边阿根廷的高粱展区正在搞品鉴会,中国经销商举着订单挤破头;身后更夸张,泰国、阿联酋等6个主宾国的展馆装饰得流光溢彩,连最不发达国家都来了163家,比去年多了23.5%。他手里的笔记本刚记了两页,就看见工作人员推着新展品路过,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扎堆首发,从智能农业设备到高端农产品加工技术,看得他频频揉眼睛,嘴里不停念叨“这哪儿是展会,简直是全球农业的‘奥林匹克’”! 美国谷物协会在华都43年了,之前六届进博会全是下属来参加,主席愣是没来过一次。倒不是他架子大,实在是美国国内的信息太“失真”——主流媒体要么只报中美贸易摩擦,要么把中国市场描述成“难啃的骨头”,压根没提过进博会能火到这个程度。更关键的是,美国农业界最近被大豆出口愁晕了头,2024年还能给中国卖2700万吨大豆,今年1到7月直接暴跌到590万吨,5月之后更是一艘运粮船都没靠过中国码头,眼看1600万吨订单要打水漂,豆农堆在仓库里的大豆都快发芽了,谁还有心思关注展会规模?马克后来跟记者吐槽:“早知道中国市场这么旺,我去年就该来,之前光听报告,哪知道现场这么多机会!” 他在展馆里转了仨小时,脚都走酸了,越转心里越不是滋味。路过南非展区时,32家南非企业的展台前人头攒动,RFG食品公司负责人正拿着合同跟中国买家合影,嘴里喊着“进博会让我们找到新渠道”;走到新加坡馆,1213平方米的大展台里,57家企业带来的农产品被抢购一空,三年来通过进博会已经赚了29亿元人民币;最让他扎心的是巴西展区,人家不仅带来了新一季大豆样品,还现场签署了年度供货协议,而美国今年对华大豆出口额直接腰斩,价值126.4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南美抢食。马克拉着中国买家聊了半小时,越聊越明白:不是中国不买美国谷物,是人家有更多选择,你不来主动对接,机会自然就跑了! 这里得给大家科普三个知识点:一是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不只是“卖货”,更是“全球资源对接平台”,前七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这可不是普通展会能比的;二是“展会经济”的核心是打破信息壁垒,像美国谷物协会这样的老牌机构,之前依赖传统贸易渠道,忽视展会的精准对接作用,才会错失先机;三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需求从来不是“非谁不可”,2024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的一半,今年南美就能补上来,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你觉得美国农业界之前对进博会的忽视,是因为傲慢还是信息滞后?如果马克早来两届进博会,美国大豆会不会少丢点订单?其实答案很明显——现在的国际贸易早不是“你卖我买”的老模式了,得主动站到舞台中央。美国总想着用关税施压,却忘了中国已经搭建好开放的平台,你不来,有的是国家来抢机会。马克在论坛上表态“美国是可靠供应商”,但光说没用,进博会的现场已经证明:只有放下偏见、主动对接,才能抓住中国市场的红利,靠闭门造车只会越落越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