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资产的再认识。卖房配置金融资产的这个案例有个体特殊性,背后的风险值得所有人警惕,绝非可复制的投资方案。 这是个真实的事,因为卜先生是我朋友老卜的亲弟弟。 卜先生2023初在房价开始下跌并预感到将继续下跌时把自住房卖了,获房款500万元,然后以月租4200元租了一套同小区同等房型的房供夫妻两人居住生活。 他把50万元卖房款资助了已成家立业的儿子,并告诉儿子这是给孙子的。50万元存入银行,剩下的400万元在2023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分次在3-3.5元价格区间内买入了国有大行里某股票125万股,平均成本3.15元。从此他过上了低水平的躺平生活。 他哥哥老卜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当时的股息率是7%左右计,125万股的全年现金股息收入是28万元,够躺平了吧,况且卜先生并未辞去工作,卜太太刚刚退休,两人都有正常收入。 好事还在后头,买入后,股价一直在涨,目前卜先生的持股市值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而且每年的现金股息还略有增加,他算了一下去年中期和年终红利一共拿到了31万元多一点。 最近卜先生的卖房中介告诉他卖掉的那套房现在同小区的相同房型挂牌价是350万元,不降价还不一定能成交。 妥妥的赢家啊,现在卜先生给孙子的压岁钱也由原来的几千提高到了一万元。 但我还是觉得这种做法风险太大。 卜先生的成功是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机缘巧合的机会,即房价的下跌和国有大行股价的上涨都正好处在启动初期,这种双重巧合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普通人若盲目模仿卖房买股,可能面临无房可住、资产亏损的双重风险,卖房买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