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东方大国(东方大国)发行了40亿美债,结果是1182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认购倍数达30倍,这说明全球各大资本对东方大国的信用,对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十分认可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狂欢,是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要知道,这次发行的40亿美债只分两个品种——3年期和5年期各20亿,票面利率分别才3.646%和3.787%,比美国国债利率还低,却硬生生吸引了1182亿资金疯抢,5年期的认购倍数更是飙到33倍,创下历次美元债发行的最高纪录 。对比之下,作为全球最大债市的美国,其国债近期的认购倍数也才2.5倍左右,差距一目了然。 能让资本如此狂热,核心还是硬实力撑着。标普一直维持中国“A+”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稳定,IMF更是上调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到4.8%。前三季度中国GDP已经同比增长5.2%,增量就有3.97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冲到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这样的稳健表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简直就是“定心丸”。更关键的是,这次认购里,各国央行和主权投资者占比高达42%,很多都是首次参与中国主权债发行,这说明认可的不只是短期收益,更是长期发展前景 。 全球资本的选择,藏着最现实的逻辑。现在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6.6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率122%,还在持续增加赤字;不少新兴市场要么汇率波动剧烈,要么债务违约风险上升。而中国政府债占GDP比率66%,财政运行稳健,还在靠新质生产力拉动产业升级——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7%,“新三样”出口两位数增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动能 。资本向来逐利又避险,一边是不确定性,一边是稳定增长+可靠信用,怎么选根本不用犹豫。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都在持续减持美债,怎么还能吸引全球资本来买中国美债?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底气。我们减持美债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同时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是为了降低单一货币依赖;而发行美债,是主动融入国际市场,让全球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这种“双向选择”,既体现了开放姿态,更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内生韧性——不是靠依赖别人,而是别人主动想来搭中国发展的快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认购资金来自全球各地,既有欧美老牌金融机构,也有新兴市场的主权基金。这背后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持续提升,2025年以来,中国股市和债市已经双双迎来外资净流入,累计超百亿美元。资本的嗅觉最灵敏,它们的涌入,不仅能让中国以更低成本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更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前。 说到底,全球资本追捧中国美债,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信任。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地缘冲突频发的今天,中国用稳定的增长、可靠的信用,给全球经济提供了难得的确定性。这种认可,不是靠宣传换来的,是靠日复一日的稳健发展、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挣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