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首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10月18日,一场席卷全美的抗议

美国首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10月18日,一场席卷全美的抗议风暴让美国社会深层次撕裂再次暴露在世界面前。 “不要国王”——这一简洁而有力的口号,在10月18日响彻美国各地街头。近700万抗议者走上全美50个州超过2700个城镇的街头,形成了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示威。 在纽约,超过10万人聚集在曼哈顿的时报广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走在示威人群中,抗议共和党削减医保资金。 同一时间,在加州圣迭戈,数千人在市政厅前集会,然后沿警方划定路线游行至海边,队伍不断壮大。 01 抗议浪潮:席卷全美的民众愤怒 这场名为 “不要国王” 的抗议活动并非突然爆发。它实际上是今年6月14日抗议活动的延续,当时全美约2000场示威就已吸引了数百万参与者。 根据组织方统计,10月18日的抗议活动遍布全美超过2700个城镇,参与人数达到近700万人。 从东海岸的华盛顿、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从中部的芝加哥到南部的亚特兰大,抗议者构成了一幅美国社会多元化的图景:政府雇员、教师、医疗工作者、退休人员,甚至带着孩子的家庭。 在华盛顿参加示威的朗费尔直言不讳地批评:“联邦政府,尤其是行政部门越权,而国会无所作为。” 02 多重危机:政府停摆与民生困境 这次大规模抗议的背后,是美国联邦政府已陷入长达18天的“停摆”危机。这场始于10月1日的政府停摆,正迅速走向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停摆周期。 停摆给普通美国人带来了直接而严重的影响。约75万联邦公务员被迫无薪休假,其中也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雇员安东尼·李。 李表达了担忧:“我当了20多年公务员,看到过去几个月我们的政府和公共服务遭受的破坏令我感到非常害怕。” 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和运输安全管理局员工被迫无薪工作,导致人员短缺问题恶化,美国多地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和取消。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于10月16日警告,停摆对经济的损害已“伤及筋骨”,估计每周损失高达150亿美元。 03 政策争议:特朗普政府的四大争议举措 抗议者们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针对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 关税政策:特朗普滥施关税反噬美国自身,推高国内通胀。高盛集团研究报告显示,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可能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抗议者的标语直截了当:“关税是对我们征税”。 移民执法:特朗普政府实施大规模扫荡非法移民行动,联邦执法人员采取粗暴行动和大范围逮捕及驱逐,在多城市引发抗议。 国内派兵:特朗普以“打击犯罪”为名,向首都华盛顿特区及芝加哥、波特兰等民主党主政城市部署国民警卫队,被指责滥用总统职权。 联邦大裁员:从今年1月起,由亿万富翁马斯克负责的“政府效率部”以削减联邦开支为目标,对联邦政府进行大规模裁撤行动。 04 民众心声:抗议者的真实声音 曼哈顿居民戴维·卡波尼亚对现状的总结是:“美国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快破产了,物价也飞涨……一切都太糟糕了。” 新泽西州退休电子工程师马斯科利说出了许多人的担忧:“我参加抗议是因为担心美国正走上与自己故乡意大利上个世纪相同的道路,我没想到会在美国再次见到法西斯。” 在芝加哥参加示威的金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担心特朗普削减医保资金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并进一步推高生活成本。 来自墨西哥的移民西尔维娅·格罗瓦兹虽然已是美国公民,但仍忧心忡忡:“我可能因为我的肤色、我的穿着或在公共场合说西班牙语而成为移民局的攻击目标。” 05 政治回应:从AI视频到“仇恨美国”指控 面对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特朗普的回应令人惊讶。他在自创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一段AI生成的视频,显示自己头戴王冠,驾驶一架写着“特朗普国王”字样的战机,向下方的示威者空投粪便。 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逊则干脆将示威活动定性为 “仇恨美国的集会” 。 与此同时,共和党籍的州长们也有所行动。得克萨斯、弗吉尼亚等州的共和党籍州长要求国民警卫队待命,而民主党人则谴责派兵镇压和平示威是“国王的做法”。 06 深层裂痕: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 张文宗认为:“未来四年,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会维持在较高烈度,各种抗议活动很可能此起彼伏,呈现长期化、常态化的趋势。这种低烈度的国内冲突很难升级为内战,但无疑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溃疡’。” 美国社会的裂痕正在加深。10月18日的抗议只是这场持续冲突的一个高潮。随着政府停摆的持续和2025年更多政策争议的出现,这样的抗议场景可能将成为美国政治生态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