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韵鸥楼纯王静
11月6日傍晚,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前夜,乌镇笼罩在蒙蒙烟雨中。朱炳仁·铜创始人、董事长朱军岷风尘仆仆赶来,尽管一路奔波,他的神情中却难掩兴奋。
这是朱军岷第一次作为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但他所带领的朱炳仁·铜已深度拥抱互联网,带领这个有百年历史“新”品牌完成了从工坊到云端的跃迁。

莲年如意花丝瓶
去年纳税6000万元
百年铜艺借助科技新生
“最近这两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AI对非遗,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传统产业的冲击,所带来挑战和机遇都是非常大的。Ai已经深度运用到了朱炳仁·铜的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各个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面对潮新闻记者,朱军岷讲起了近年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的转变。
朱军岷介绍说,在产品开发的设计过程中,AI极大地释放了设计人员的天性,让设计变得更加丰富、快捷;在销售端,AI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目标人群,让销售策略、路径、传播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AI对于传统非遗绝对是一次重大的助力。”

朱军岷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
事实上,作为非遗文创领域的探索者,“朱炳仁·铜”早早拥抱了互联网与AI技术。
早在2020年,朱军岷就亲自上阵做起了直播。2024年,儿子朱也天以七百分的高考成绩意外登上热搜,给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朱军岷敏锐抓住契机,开始在直播间分享教育经验,也讲述铜艺背后的温度与故事。因直播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还荣获了中国短视频大会“年度荣誉创作者”称号。
据悉,“朱炳仁·铜”构建了“AI技术+新媒体矩阵+热点运营”三维发展模式,将AI技术应用于设计生成、工艺优化、效果测试等全流程,提升创作效率和艺术表现力。同时,品牌积极搭建自媒体矩阵,运用AI技术创新短视频内容,让百年铜艺焕发出崭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应用互联网与AI技术,品牌在2024年文创板块实现纳税6000万元,品牌年营业额突破6亿元,以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展现了非遗数字化转型的丰硕成果。

如意金箍笔套装
“我们铜艺品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刚需,但却能满足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AI技术和互联网能为传统非遗插上了翅膀,让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朱军岷说道。

状元及第文昌塔
站在父辈肩膀上的“创二代”
让铜艺从殿堂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始创于1875年铜艺世家的第五代传人,朱军岷的血液里流淌着铜的温度。从小在铜匠世家长大,他亲眼目睹了父辈们一锤一錾间的匠心坚守,也体会到传统工艺在当代面临的困境。
“以铜立业、以书立世”,这是朱家的家训。朱军岷清楚地认识到,要让这门始于清同治年间的古老技艺永葆生机,就必须打破传统工艺品的桎梏。他践行“日用为道”的理念,让铜器转变为现代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福禄欢喜花丝葫芦
在他的革新下,“朱炳仁・铜”不再仅仅是传承技艺的工坊,而是升级为拥有6大艺术中心、230余家非遗生活体验馆的行业标杆企业。他提出“让铜回家”,将家传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出茶器、文具、配饰等铜文创日用品,让千年铜艺以更亲切的姿态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燃烧的向日葵-12头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朱军岷始终秉持朱家“以非遗带非遗”的使命,以自身流量赋能“临安山核桃”“九芝斋糕点”等非遗老字号品牌。这份守望相助的情怀,也正是朱家世代传承的匠人精神的延伸。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到法国卢浮宫,“朱炳仁・铜”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全球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图据朱炳仁・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