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亚林
11月6日下午,新乡市“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在市行政办公大楼三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志杰携班子成员,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黄捷主持发布会。

“十四五”以来,新乡市锚定“体育强市、健康新乡”目标,统筹推进全民健身、青少年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民健身提质升级,惠民服务直达民心
设施建设实现质的飞跃,累计投入2800余万元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新改建体育公园5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123块、多功能运动场30余块,投放智能体育健身设施200余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推进东区体育公园建设,截至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1平方米,较“十三五”末提升16.9%,“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完善,城乡21627个体育场地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健身网络。
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形成“周周有比赛、人人可参赛”的生动局面,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0余场,成功承接全国“行走大运河”健步走、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国家、省级赛事,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国民体质监测累计完成超5万人次,全市拥有各级体育组织447个,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3.2名,常态化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
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后备人才持续涌现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完成43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开展29个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市属体校年均在训人数600余人,向省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0余名,建成“三大球”青训基地10余个,96所省市两级“三大球”特色学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大赛成绩亮点纷呈,培养出刘清漪、李中原、潘臻琦等一批顶尖运动员,其中刘清漪斩获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铜牌、杭州亚运会金牌,潘臻琦助力中国女篮夺得亚洲杯和杭州亚运会冠军。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新乡代表团青少年竞技组综合奖牌榜和总分位居全省第六,省级以上比赛累计获奖超500项,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产业载体不断夯实,平原体育中心、全民健身训练中心建成交付并社会化运营,投入1560余万元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设施,使其具备承接国家级单项比赛能力。成功培育8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打造南太行户外运动目的地,连续三年承办WTT乒乓球系列国际赛事,创立“乒世界、品新乡”国际赛事品牌,承接中国足协女超联赛河南万仙山女足主场比赛,显著提升城市影响力。
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深化体旅融合,推出攀岩、山地徒步等精品户外项目,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获评“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推动体医结合,挂牌成立2家体育医院,举办“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公益大讲堂;连续三年举办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大会,拓展消费新空间。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大球”体教融合、全民健身赛事亮点、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逐一回应了媒体关切。下一步,新乡市体育局将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壮大体育产业规模,让体育成为新乡靓丽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