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重管理评论 2025年11月6日
关系融洽,身心愉悦少生病,知识发酵少矛盾
❶“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也许是自己和自己最佳关系方式,悠闲自在、恍如隔世
【洞见】
……
老话说:“闻其言,可知其人。”一个常常把“谢谢”“麻烦了”挂在嘴边的人,必是一个善良又有修养的人。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做事恰到好处,与人交往知进知退,总能让人如沐春风,愿意亲近。 而没有分寸感的人,总是给自己和他人之间增加了阻碍,将彼此隔得越来越远。
余生,愿你我都能在与人相处时守边界、知分寸,行事有度,熟不逾矩。
摘自人民论坛网《哲思 | 高层次的人际关系,都守住了这5条底线》。
【锐评】
“Der höhere Mensch ist einsam. Ich mag nicht, dass er einsam ist. Aber es gibt keine Wahl.”(德文译“高人是孤独的。我不愿他孤独,但没有选择”,尼采《善恶的彼岸》)。
再听《遥远的救世主》,丁与韩酒话真意——您就画个圈,老老实实呆着,您一出来,泡沫星子就淹死您了。想起尼采的“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不想处,是因为他找不到同类。溯源至此,了解疑心,正名己状,安定我身,沉心静气,和自己好好相处,与思想细细品味。
和自己融洽,身心健康,知识流畅,才能为机会做好知识对接准备。
❷提升“关系融洽”认识,不越界逾矩,不扰他人因果
【洞见】
……
很喜欢周国平说过的一句话:“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有距离才能产生共性的美,站远一些,才能看到彼此的全貌,有更加多面的了解。
世间有尺,万物有度,感情也不能例外,关系再好,也不要轻易越界。
和而不同,不违本心,大胆表达自己;
慕而不攀,不比不妒,真诚欣赏他人;
亲而有间,不远不近,适当保持距离。
……
摘自读书369《真正舒服的关系:和而不同,慕而不攀,亲而有间》。
【锐评】
小时候不懂,以为村口的老娘们在一起泡沫横飞、东家长西家短就是关系好。
上了学,受教育程度渐渐加深,越发羡慕他人“曲高和寡”,等到有一天,我也如三多一样同行无几人时,才明白点其背后的艰辛困苦。险些,我也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矣”,幸亏没有这样,还能保有自己的一份幼稚。
父母兄弟姐妹情分,夫妻患难与共真情,朋友莫逆之交,伙伴一见钟知,此乃个人引发的关系。小至此,大至社区组织,再大至国家社会世界,缘于个体,终于个体。
“和而不同”,人际正道;
“慕而不攀”,自信正路;
“亲而有间”,情分长续;
不越边界,不逾规矩,
不昧因果,自立自强。
❸对人际关系负责是知识社会里自我管理的要门,社区共创场力,知识运转自然
【洞见】
……
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事实上,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
……
摘自国企要参《【听文】彼得·德鲁克: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
【锐评】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是知识工作者的必修课。无论年龄、职业、岗位、职务,只要你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工作,就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因为“知识本身毫无价值,只有在你的知识被运用才能产生价值。”
融洽的人际关系,容融的工作氛围,才能使每个人自带的“知识体系”(专业)超常发挥,才能使其输出为他人和组织所接纳运用,也才能体现其专业的贡献。这一切顺畅的发生,都必须在融洽松弛的场所里发生,否则就是阻碍。
关系融洽,渐渐是生产力的管理要点,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每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每一个人,在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里创造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