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清华出身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没有私愤,只有公愤。我就是不能忍

清华出身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没有私愤,只有公愤。我就是不能忍受有人在这么穷的地方、面对穷到这个程度的百姓,还单笔几十万几十万地收钱,我就是要代表五十万人民对他们表示愤怒,就是要代表五十万巴东人民整死他们!”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陈行甲这个人,从小在湖北兴山长大,那地方山清水秀,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1971年出生,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教他要正直做人,你猜怎么着,他愣是考上了清华大学,拿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没去大城市淘金,直接回老家宜昌,从基层干起,先在兴山县摸爬滚打,积累经验,2006年升到宜昌市发改委副主任,管着经济规划那些事。 没多久,又调去市政府当副秘书长,帮着协调各种大事小情。 2009年底,他去了宜昌经济开发区,当副书记和副主任,正县级干部,那时候他才38岁,已经是地方上的中坚力量了。 两年后,转到宜都市任副书记兼市长,负责城市发展,修路建桥,改善民生,他干得有声有色,群众口碑不错。 2011年10月,陈行甲被派到恩施州的巴东县当县委书记,这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远,穷得叮当响,全县50万人里,贫困人口占了三分之一多,达到16.7万。 刚到那,他就发现问题一大堆:官场风气差,腐败横行,百姓日子苦得没法说。 以前几年,这里连续出大事,2009年邓玉娇事件闹得全国皆知,2010年水布垭翻船事故死伤惨重,2011年又有人上访闹自杀,社会不稳,民怨沸腾。 陈行甲上任等于去灭火,他没退缩,直接卷起袖子干,他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让老百姓随时举报腐败,24小时在线,还亲自下乡暗访,查民生工程里的猫腻。 比如,县城道路改造,本来经费紧张,好不容易凑了8000万要刷黑路面和修人行道,结果前任领导直接干预招标,让哥们中标,吃回扣。 陈行甲查出来后,毫不手软,把涉案的人全挖出来,萝卜带泥,一锅端,巴东的反腐风暴就这么刮起来了。 陈行甲铁了心要清理政治生态,他觉得在这么穷的地方,官员还敢大把捞钱,简直忍不了,他带头宣战,说要代表50万巴东人向那些损公肥私的家伙开刀。 结果2015年,一个叫刘冰的官员落马,牵连出整整87个干部,包括县长、副县长、局长和当地富豪,级别不小,金额惊人。 这些人挪用公款、搜刮民财,单笔几十万的贿赂常见。陈行甲的行动像把刀,切开官场脓包,让空气清新不少。 贫困发生率从39%直降到15%,老百姓看到希望,县里精神面貌变了,干净自强成了口号。 他不光反腐,还推生态保护,发展旅游,巴东的自然风光本来就好,三峡库区边上,他想让穷山沟变金山银山。 可好景不长,反腐动了不少人奶酪,陈行甲开始遭报复。先是威胁短信,说知道他家住哪,让他做事留余地。 老婆担心得不行,总叮嘱他平安回家。他自己也接到电话恐吓,但咬牙顶住,没后退半步。 那些被抓的官员亲友不服,上头举报他“借反腐泄私愤,排除异己”,列了七大罪状,省委考察组来查,他直言不讳,说自己没私仇,只有对腐败的公愤。 在纪委会议上,他公开喊话,不能忍穷地方官员还贪那么多,要整死他们,这话传开,震动不小。 三年半书记生涯,竟没一封举报信,考察组都觉得奇迹。可后来举报信如雪片飞来,他压力山大,患上重度焦虑和抑郁,每天面对死亡威胁,身体心理都扛不住了。 除了个人威胁,上级关系也出问题,恩施州某领导和他不和,觉得他太高调,坏了圈子规矩。 陈行甲本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中央表彰过,前途光明,可官场黑暗让他失望,他想惩恶扬善,可现实里,继续升迁怕办不成事,还危及家人安全。 2016年,任期一满,他就裸辞,放弃仕途,摇身变成公益人,成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专注帮贫困孩子和弱势群体。 基金会从2017年起,支出上千万,办助学项目,建希望学校。他还写书,讲自己从政经历和人生感悟,书里不只反腐,还谈家庭、成长,母亲和妻子的故事感动很多人。 辞职后,他没闲着,2024年参加图书活动,分享AI时代阅读,2025年受聘宝安为明学校,当顾问,教孩子们公益精神。 基金会到2025年7月,累计支出2416万多,帮了不少人,他还公开说,领导不一定都是好人,这话戳中很多人痛点,体制内反思声起。 陈行甲的转变,让人看到另一种活法。他从清华高材生,到基层实干家,再到反腐先锋,最后公益达人,一路没忘初心。 巴东现在怎么样?反腐后,风气好转,旅游兴起,三峡游轮停靠多,百姓收入涨,可他走后,有人说官场又复杂起来,但他种下的种子还在。 陈行甲的故事告诉大家,坚持正义总有代价,但也带来改变,穷地方需要这样的人,社会才能进步。保持干净自强,就能看到希望。 参考资料: 【1】纵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