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77年,知青张梅香考上大学,临走时她将手表交给互有好感的一个农村小伙,并约定

1977年,知青张梅香考上大学,临走时她将手表交给互有好感的一个农村小伙,并约定四年后再相见,谁曾想,张梅香还没离开,小伙竟前去相亲! 1977年的夏天,很多插队知青都收到了改变命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张梅香也不例外。她是典型的知青,1975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下乡插队,在一个偏远山村待了两年。那个年代,知青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 张梅香家里是知识分子,父母对她期望很高。下乡这两年,她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就盼着有一天能重新拿起课本。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城里姑娘有文化,干活也不偷懒,大家对她印象很好。 村里有个叫郭明亮的小伙子,比张梅香大两岁,是民办教师。在那个农村很少有文化人的年代里,民办教师算是很有地位的了。郭明亮人长得斯文,又有高中文化,在村里也算个人物。两个年轻人经常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感情。 不过郭明亮心里很清楚,他是农民的儿子,而张梅香是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两人的差距太大了。他知道张梅香迟早是要回城的,自己只是个农村小伙,这辈子可能就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 1977年12月10日,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打开。张梅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院中文系。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郭明亮。她找到他,激动地说起自己要去读大学的事。 张梅香从包里掏出一块手表,这是她父母给她买的生日礼物,在那个年代算是很贵重的东西了。她把手表递给郭明亮说:“这个你先帮我保管着,四年后我毕业回来取。”这话的意思其实很明白,就是要郭明亮等她四年。 郭明亮接过那块表,心情很复杂。他知道张梅香的心意,但也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农村小伙和大学生,这个身份差距在那个年代是很难跨越的。他嘴上答应了,心里却觉得这事不太现实。 第二天张梅香就要去县里办手续准备进城上学了。她以为郭明亮会来送她,可是左等右等都没见到人。村里有人告诉她,郭明亮一大早就骑车去县城了,说是有事要办。张梅香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没多想,收拾好东西就坐拖拉机进城了。 谁知道,就在张梅香离开村子的当天,郭明亮却坐在县城饭店里和一个女孩相亲。这女孩叫李小芳,是县医院的护士,是村里媒人介绍的。郭明亮心里想着张梅香,嘴上却在应付着相亲对象。 张梅香在县里办事的时候偶然听到有人提起郭明亮相亲的事,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到饭店。看到这个场面,她气得直发抖,大声质问郭明亮这是怎么回事。 郭明亮被当场抓住,脸红得像熟透的柿子。他支支吾吾地想解释,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李小芳看情况不对,悄悄收拾东西走了。张梅香眼含泪水,质问郭明亮前脚答应了她,后脚就来相亲,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郭明亮低着头说,他怕配不上张梅香,觉得她读了大学见了世面,肯定会找到更好的人,不如趁早放手。张梅香听了这话更气了,她把手表狠狠扔在桌上,说既然他不相信她,那这个约定就算了。 77级大学生是文革后第一批受正规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填补了十年动乱造成的高学历人才断层。张梅香在大学里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很好。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她开阔了眼界,也让她变得更加成熟。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是会想起那个在农村劈柴的身影。 1981年夏天,张梅香大学毕业了。按照当时的分配制度,她本来可以留在城里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回到家乡的县中学当老师。同学们都觉得她疯了,好不容易考出来了,怎么又要回去呢?但张梅香心里有自己的想法。 张梅香回到村里的时候,村民们都围过来看这个出息了的城里姑娘。四年大学生活让她脱胎换骨,穿着整洁的衬衫,说话也带着标准的普通话,和当年那个下乡的小姑娘判若两人。 她径直走向村小学,看到郭明亮还在那间破旧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四年过去了,郭明亮基本没什么变化,还是那副斯文的样子,只是显得更加成熟了一些。 两个人见面的时候都很尴尬,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张梅香主动开口,掏出工作分配通知书给郭明亮看,上面写着她被分配到县中学任教。郭明亮看着这张通知书,眼中满是不敢置信。 他原本以为张梅香会在城里找个体面的工作,过上优越的生活,从此两个人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没想到她真的回来了,而且还主动选择回到这里工作,就是为了离他近一些。 这四年里,村里媒人给郭明亮介绍过好几个对象,但他心里一直放不下张梅香。那块手表他一直戴着,每次看到都会想起当年的约定。现在张梅香真的回来了,他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1981年深秋,两个人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但全村的人都来祝贺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张梅香穿着朴素的花布衣服,但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灿烂。村民们都说这是真情,城里的大学生都愿意回来嫁给农村小伙,这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 婚后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两个人过得很充实。张梅香在县中学教书,郭明亮继续在村小学工作。她经常帮助郭明亮提高教学水平,郭明亮也在她的鼓励下通过自学考试提升了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