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消失的2600元土地流转费找到了!自贡的这个“数字捕手”让民生钱袋更安全

四川在线记者丛雨萌

“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找回来,感谢你们为我们查清事实!”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的杨大哥收到了迟来的土地流转费,声音里满是激动。这笔姗姗来迟的钱款,藏着一场大数据与“蝇贪”的较量。而揪出问题的“功臣”,则是自流井区纪委监委研发的“数廉智通”数据模型。

事情要从不久前的一条群众留言说起。自流井区飞龙峡镇因发展黄桃种植,流转了300多亩村民土地,土地流转费是不少农户的“心头钱”。可在外务工的杨大哥迟迟没收到钱,忍不住在“监督一点通”平台留言:“我的钱去哪儿了?”

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的杨大哥收到了迟来的土地流转费。(陈雪摄)

消息传到镇纪委,工作人员犯了难:全镇涉及土地流转的村组多,每户的领款记录散在厚厚的账本里,单靠人工逐页翻、逐户问,不仅要耗上十天半个月,还可能漏了关键信息。“要是没证据就找人谈话,万一打草惊蛇,村民的钱更难追了。”镇纪委干部坦言,传统监督的“慢”与“粗”,在这件事上摆得明明白白。

转机来自一台电脑上的“数廉智通”系统。区纪委监委数字纪检监察室负责人点开模型,将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土地流转协议信息、领款记录逐一导入。屏幕上,数据快速碰撞比对,没一会儿,两行异常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笔土地流转费应签领人数和实际签领人数不一致,立刻核查。”

“就是这里!”顺着模型锁定的“线索”,核查组直奔该村民小组,调出组账明细和流转协议,又走访了在外务工的村民——果然,包括杨大哥在内的6户人家,压根没收到领款通知。面对铁证,村民小组组长龚某某额头冒了汗,终于承认:“我以为他们长期在外,拖一阵没人发现,就把2600多块钱用在自己日常开销上了。”最终,龚某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截留的钱款全部追回。

自流井区纪检监察同事使用“数廉智通”数据模型助力监督办案。(陈雪摄)

这起案件的破获,正是“数廉智通”数据模型破解基层监督难题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这个“数字捕手”的诞生,还藏着一段“跨界”故事。2021年,自流井区纪委监委从公安系统引进了一位擅长刑事侦查与情报分析的同志,他试着把公安大数据比对的思路用到纪检工作中。2025年1月,省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全面提速深化数字赋能”,借鉴公安大数据比对系统构建思路,结合自身数字技术专长,在技术团队共同努力下,这款借鉴公安系统经验研发出的“数廉智通”模型,于2025年3月起正式投用。

“说穿了,这模型就是给监督装上‘智慧眼睛’。”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用大白话解释,比如查农村集体“三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先把人、钱、物的分散数据整合起来,再设定“哪些情况算异常”——像“应发钱没发”“一人领多笔补助”这类情况,模型会自动标红提醒,之后纪检干部再跟进核查,既快又准。

如今,“数廉智通”已经从土地流转费监管,延伸到乡村振兴资金等多个民生领域。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分析了12万余条数据,揪出60余条异常信息,摸排出15条问题线索,立案11件,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以前查问题靠‘脚底板’,现在靠‘数据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不管是几十块的补贴,还是几千块的流转费,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数廉智通”就会盯着,让“蝇贪蚁腐”无所遁形,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