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七艘货轮满载铁矿驶向中国,华盛顿火冒三丈要求制裁,加拿大巡逻机曾被拦截! 一位

七艘货轮满载铁矿驶向中国,华盛顿火冒三丈要求制裁,加拿大巡逻机曾被拦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称,这些船只运载的煤炭和铁矿石,每年为平壤带来2亿到4亿美元的收入。美国方面强调,如果对这类违反制裁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国际社会的制裁措施将逐渐失去效力。   华盛顿的压力很快就变成了实际动作,它的盟友加拿大先出动军事力量,去相关海域盯着。   当地时间10月初,东海海域上空,加拿大空军派了一架CP-140“极光”巡逻机,打着“监督联合国制裁”的旗号,偷偷盯着那些可能和朝鲜有关系的船。   这架反潜巡逻机还顺带收集水文数据和电磁信号,干的是情报活儿,真实目的远不止“监督制裁”那么简单。   解放军的雷达一下子就盯上了这架离中国领空越来越近的外机,先派了一架苏-30MKK战斗机飞上去核实情况。   中方飞行员通过国际公共无线电频道,一遍又一遍警告,让加方说清楚到底要飞去哪儿、干什么,但加方机组人员说“这是国际空域”,不肯调整航线,还一个劲儿往敏感区域凑。   情况变紧张的信号很快传到了中方指挥中心,跟着就又派了一架挂着实弹的歼-16战斗机上去接替。   这架战机机翼下的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和霹雳-10近距格斗弹看得很清楚,用的是单座作战模式——这种模式专门针对拦截大型没武装的军机做过优化,减重之后,机动性和在空中待的时间都变好了。   最紧张的对峙差不多持续了半小时。歼-16一个劲儿拉近和CP-140的距离,最近的时候也就隔了60来米,两边的飞行员甚至能清楚看到对方的眼神。后来加方机组在报告里说,中方战机的动作又专业又有威慑力,每靠近一次,他们都得重新琢磨琢磨风险有多大。   这场空中较劲的时间点挺有意思,正好是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庆典之前,俄罗斯这些国家的代表正陆续往平壤去。美国想通过盟友的军事行动,给中朝递个施压的信号,可没料到中方守着空域主权的决心这么大。   歼-16的拦截是“一步一步升级”的路子,从警告到挂实弹威慑,既守住了底线,又没让冲突闹大。   这事曝光后,华盛顿的不满更厉害了。美国财政部官员透话说,正在评估对涉及的航运公司和相关中转方下狠制裁,甚至想把一些实体放进“特别指定国民清单”。   美国还跟中国施压,让中方“主动配合”拦着这类贸易,可偏偏不提中朝正常贸易是合法的。   中方没直接说货轮的事,但通过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把立场摆得很明白。发言人说,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从来没允许哪个国家,在别人的管辖海域和上空用军事力量搞所谓的“制裁监督”,加方这么干已经过界了。   这话其实就是回应美国的制裁要求,意思是不会认这种单方面施压。 朝鲜那边还是一贯的强硬态度,它的官方媒体报道里,夸中方的拦截是“对霸权主义的有力反击”。   朝鲜外务省之后发了声明,骂美国借着制裁的名义,破坏别的国家正常的经贸往来,还说出口矿产是朝鲜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外面的人再怎么干涉也没用。   国际上也有人说美国是双重标准。有分析的人指出,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制裁的效果,一边又默许盟友用军事手段盯着贸易,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合国际法。   2023年朝鲜对中国的出口总额才2.9亿美元,其中矿产占的比例已经降了很多,所以美国说的“破坏制裁”,根本没多少实际依据。   还有个点得注意,“五眼联盟”在亚太海域搞侦察已经成了常事。2025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在中国近海的侦察飞行次数多了不少,像CP-140这种巡逻机,常年待在日本嘉手纳基地,日方给提供后勤支持,美方负责调度指挥,三个国家凑一起搞了个情报收集的体系。   中方的拦截,就是对这种经常来挑衅的回应。歼-16表现出来的续航能力和战术水平,能看出来中国空军对近海的空中情况把控得很稳——第一批战机盯了一会儿后,又来一架挂实弹的歼-16接着上,一直压着外机。这种处理方式,现在已经成了中方应对这类事的固定流程。   华盛顿想搞制裁,其实面临不少现实难题。中朝贸易本来就互补,矿产资源对朝鲜出口来说还是很重要,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对初级矿产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加拿大在这事之后,处境挺尴尬的。它的国防部想把对峙的严重性往下压,说机组人员“严格遵守了安全规矩”,但加拿大媒体爆出来的细节显示,那架CP-140当时确实有越界飞行的嫌疑。   加拿大政府既想跟美国保持盟友关系,又不想跟中国闹僵,这种矛盾在之后的表态里看得很明显。   由这七艘货轮引出来的一连串反应还没停。美国的制裁评估还没出结果,但它施压的架势已经让市场有点担心,一些做中朝贸易的航运公司开始调整航线,想避开风险。   而中方的拦截,相当于给区域安全划了条明确的红线,让美国和它的盟友明白,用军事挑衅的方式,改不了中朝正常经贸往来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