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已看清中国统一台湾是不可逆转的定局,不再观望。台湾主导的芯片产业链是其关键

美国已看清中国统一台湾是不可逆转的定局,不再观望。台湾主导的芯片产业链是其关键 “命门”,全球八成以上先进芯片由台企生产,美国军工、消费电子等领域高度依赖。如今美国急着抢在统一前将这条产业链搬回本土,祭出补贴、关税等手段施压台企,但迁移面临成本高生态缺失等多重阻碍,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说穿了就是他们科技霸权的命根子,全球八成以上的先进芯片都得靠台湾的企业生产,尤其是台积电,简直就是工业领域的“大脑中枢”,美国那些高端的手机、电脑,还有导弹、战机上的关键设备,都离不开它造的芯片。 美财长贝森特早就把话说透了,全球99%的高端芯片都产自台湾,这种风险堪比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等于把自己的命门拱手让人,尤其是台湾离大陆只有80英里,而美国本土却远在9500英里之外,这种地理上的距离焦虑,让他们恨不得立刻把产业链连根拔走。 台湾芯片产业的分量确实够重,单台积电一家就撑起了全球先进制程的半壁江山,最新财报显示,它的3nm、5nm、7nm制程出货量占总营收的74%,等于说全球大部分高端手机、AI服务器,甚至F-35战机的关键芯片,都得靠这家企业代工。美国那些科技巨头更是离不开它,苹果的A系列芯片、英伟达的H100 GPU,没了台积电的代工根本造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砸钱也要逼台积电赴美建厂的核心原因。 为了这事,美国专门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一口气拨出去330多亿美元补贴,光是给台积电的“甜头”就不少,逼得台积电把亚利桑那工厂的投资从120亿美元一路追加到1650亿美元,几乎掏光了未来四年的资本预算。 可这钱拿得一点不轻松,美国早把“枷锁”藏在了补贴条款里。法案里明确规定,拿了美国钱的企业,十年内不能在“受关注国家”扩大芯片产能,先进技术的产量增幅不能超过5%,传统技术也顶多10%,连给中国的技术授权都得受限,等于拿了补贴就被捆死了手脚,想继续跟中国市场合作门都没有。 2023年出台的“护栏”规则更狠,直接把半导体制造商对中国先进产能的投资上限定在了10万美元,这点钱连条生产线的零头都不够,明摆着就是逼企业二选一。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关税大棒直接抡了起来。前总统特朗普干脆放话,要对所有进口芯片征收100%的关税,唯一的豁免条件就是“在美国建厂或承诺建厂”。 这招简直是釜底抽薪,要知道芯片制造本就利润微薄,25%的成本涨幅都能让企业头疼,更别说100%的关税了。 台积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2020年刚宣布在亚利桑那州投150亿美元,被关税一逼,投资一路涨到1650亿美元,要建6座晶圆厂、2座封装工厂还有研发中心,连最核心的2nm工艺都得搬过去,岛内都喊着“科技企业要被掏空了”,可台积电除了默默加码别无选择。 被胁迫的不止台积电一家,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美光这几家能造先进芯片的巨头,全都被拉进了这场“搬家潮”。 连美国本土的英特尔和美光都得跟着加码,前者计划投1000亿美元建8座晶圆厂,后者直接把投资扩到2000亿美元,五家企业加起来要建24座晶圆厂,总投资超6000亿美元,这哪是产业回流,分明是被架着脖子的“被迫投资”。 美国还嫌这些不够,连技术和人才都要一并“抢”走。台积电的研发中心本来藏着最核心的商业机密,如今也被迫搬到亚利桑那,等于把吃饭的本事送进了美国的地盘。 为了让工厂能运转,美国还逼着企业带技术工人过去,可美国本土缺芯片技工,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早就因为工人不够、管理混乱一再推迟投产,现在只勉强开了一座4nm工厂,说好的产能扩张成了“纸上画饼”。 讽刺的是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份额从1990年的37%跌到现在的10%,本想靠抢产业链翻盘,却忘了自己连基本的产业配套和人才储备都跟不上。 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全球70%以上的芯片都要卖到中国市场,2024年中国光进口芯片就花了2.74万亿人民币,可他们偏要逆市场规律而行,一边逼企业搬去美国,一边封堵中国企业的采购通道。 可中国的应对早就超出了他们的预料,2024年大陆成熟工艺芯片产能全球占比已经到了37%,长江存储的纯国产生产线即将投产,麒麟芯片替代骁龙、昇腾替代英伟达,连固态硬盘价格都被国产货压得降了90%。 美国费尽心机抢来的产业链,最后可能面临“造得出卖不掉”的窘境,美国硅片800美元一片,中国企业只要400美元;美国长晶炉卖500万美元,北方华创只要200万,更别说中国还有更低的电价和人工成本。 美国现在越是急着拆台,越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技术霸权没了底气,毕竟靠胁迫和劫掠拼凑的产业链,从来抵不过基于主权完整和市场规律的深度整合。 当中国用自主创新打通从材料到设备的全链条,当台湾的芯片产能最终融入祖国的产业体系,美国这场“抢芯片”的闹剧终将落幕,毕竟霸权可以靠胁迫维系一时,却永远赢不了市场和历史的选择,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