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澳博主游中国后劝人“亲自看看” 中外网友认知差引热议 最近,澳大利亚博主罗伯

澳博主游中国后劝人“亲自看看” 中外网友认知差引热议 最近,澳大利亚博主罗伯特·巴威克的一条视频在海外社媒火了。这位常年活跃在推特、油管的双料博主,花20天时间游历中国9座城市,返程搭乘海南航空从海口飞往墨尔本时,对着镜头直言:过去总在网上为中国的话题争论不休,现在最想说的是,如果你对中国有偏见,不如亲自来看看。 不少常逛海外平台的网友发现,类似的“中国印象反转”其实很常见。很多外国游客结束中国行程后,都会在社交账号分享感受。有人说从没见过这么文明整洁的国家,街头看不到垃圾,公共设施处处透着方便;有人感慨中国的安全度,深夜独自在路边吃小吃也完全不担心;还有人调侃中国像活在未来,出门带个手机就能搞定支付、交通,反观欧美不少地方还在依赖现金和银行卡。 有趣的是,国内部分网友的想法却截然相反。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有人觉得“去了欧美就能过得更好”,觉得那边工资高、福利好,生活压力比国内小。他们对欧美的印象,多来自影视剧里的光鲜画面,或是网友分享的片段,没机会看到高房租、看病排队久、日常开销大这些现实问题。 罗伯特·巴威克的视频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他用亲身经历打破了很多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海外不少人之前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片面的媒体报道,没见过中国的高铁有多快,没体验过移动支付有多便捷,没感受过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才发现真实的中国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国内那些对欧美有滤镜的人,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况。没亲身去过,就容易把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忽略背后的问题。这种中外之间的认知差异,说到底还是因为“没亲眼见”。 说到底,对一个地方的认知,光靠网上的争论或片段信息远远不够。亲自去走走看看,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认知反转,未来或许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