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跟你说,现在最扎心的不是药贵。 是你好不容易办下了特慢病,拿着钱去医院,窗口

我跟你说,现在最扎心的不是药贵。 是你好不容易办下了特慢病,拿着钱去医院,窗口告诉你:不好意思,没药。 就算有那么一点点,也轮不到你。这事儿,经历过的都懂。 说实在的,这事儿闹心归闹心,但真没办法。医生的回答你也不能说没道理:“药量有限,不是我们不想开,而是真的没货。”偏偏你又等不得,就感觉明明生了病,但每次医生治病救人的空间还得卡着个预算。尤其像那些“原研药”,每次听到都扎心。为什么扎心?因为人用了有效果,吃了舒服几乎不用操心什么副作用。这是命谁不想多活几年、少点痛苦呢?可你得有命去用。 价格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一盒药可能就几十块,但架不住每天吃、年年吃,积少成多变成了家庭里的“大负担”。有的老邻居,攒了半辈子钱,好不容易买了套小房过点平静日子,结果身体出了问题,这点积蓄一下子填进了药费里,连日常开销都得精打细算。 有些人听了会劝,说:“你花那么多钱买原研药干嘛,买仿制药便宜不少么!”但实际情况是,仿制药确实比原研药便宜,但那些副作用真让人够呛。有些人吃几天,就肌肉酸疼,浑身乏力,有的甚至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差点闹出个大病。谁家不想省点钱,可问题是,如果换来了更多的痛苦,甚至还要花额外的钱治新出的毛病,那图个 我有个老朋友,前阵子说起这事儿,直叹气。他有高血脂,一直用某款进口的降脂药,坚持了好多年,指标控制得挺稳。但后来家庭开销紧,孩子上学又花了不少,他就想着听医生建议,换了国产仿制药,还挺高兴觉得能省下不少钱。结果几个月后复查,指标反弹不说,还查出肝功能有问题,吓得他赶紧停药,重新换回原来的药,可那个伤害已经造成,又掏了一大笔钱,把肝功能调理到正常。 最近一轮集采又出了新的名单,本以为希望能大点儿,看能不能把几款常用的原研药纳进来,可名单一出来,那是彻底没指望了。知道国家的难处,也明白集采是为了让更多人用上药,用得起药。可这一刀下去,那些真正需要原研药的人呢?总不能为了顾及“多数人”的利益,直接把我们这些人放到一边吧?哪怕一次进来一两种也好,总比眼巴巴等消息要强。 许多人以为这是老年人的问题,事实上,年轻人也早晚要面对。有慢性病的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过劳、高压,吃外卖熬夜,三十岁出头已经三高缠身。一到需要长期用药的时候,那才真知道啥叫绝望。人生刚开始累积财富,这么一折腾,还没来得及实现什么目标,钱就直接投进了药费和治疗里。 也有人试着拼一拼,找到药企的援助项目或者各种政策补贴。但说实话,这也是碰运气的办法,一个是名额有限,再一个是周期性不强,保障不连续。救急可以,救命却不够。特别是贫困家庭,能靠这些撑多久呢? 有时候这药能降一点价吗?哪怕只是象征性地降低一点,让药看起来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或者新一轮的谈判中能不能考虑到这些常年用药的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扶持。老人、特殊人群,还有那些用得起医保,但凑不齐后续个人负担的人们,实在是被夹在了中间。 我们不是不理解政策的良苦用心,但总想能多给点希望。国家集采不是不进步,只是这步子能不能也给我们这些人留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