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普京就扔了一句话,全世界的空气都安静了。他说,美国的“战斧”导弹要是敢碰俄罗斯一

普京就扔了一句话,全世界的空气都安静了。他说,美国的“战斧”导弹要是敢碰俄罗斯一下,那报复绝对是“毁灭性”的。然后,平时拽得二五八万的美国,这次居然没吱声。这事儿就很有意思。 平时在全世界横冲直撞、谁都不放在眼里的美国,这回还真就没咋吱声,特朗普那边一会儿说“库存不够”,一会儿又问“乌克兰拿了打哪儿”,那模棱两可的劲儿,跟以前的嚣张劲儿比差远了。   10月22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刚说“差不多定了要给乌克兰送‘战斧’导弹”,这种没准头的话本就把局势搅得更乱。   更让人摸不透的是美俄高层这来回拉扯的操作——特朗普先主动提出来要在布达佩斯跟普京开第二次会,转头又说要推迟,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在故意施压。   武器援助的态度更反复,一边放话可能给“战斧”,一边又解除了乌克兰用西方远程导弹的限制,等于直接把俄罗斯本土纵深地带暴露在打击风险里,这步子迈得比之前都要大。   “战斧”能成焦点,根本是因为它对俄罗斯的威胁太实在了。美国造的这款亚音速巡航导弹,最远能打2000多公里,准头能精确到米级,从海上、陆地、水下好几种平台都能发射,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俄罗斯核心城市,还有西部那些靠工业吃饭的地方,全在它的打击范围里。   美国“战争研究所”有组数据很直观:要是乌军拿到增程版的“战斧”,能打到的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能有1945个,这里面光空军基地就有76个。   对比一下乌军现在用的“风暴阴影”导弹,最远也就打300公里,“战斧”的打击范围直接翻了六倍,俄罗斯境内80%的军事基地和能源设施都得暴露在威胁里,这红线踩下去的后果谁都清楚。   普京敢说这么硬的话,不是瞎喊的。俄杜马国防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茹拉夫廖夫早说了,俄方针对“战斧”的威胁早有准备,S-350、S-400还有“铠甲”这些防空系统早摆好阵势等着了。   俄罗斯军事政治分析局局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更直接,说乌军就算拿到“战斧”也没法部署——他们没有能发射这款导弹的海军力量,就算改成陆基发射,也躲不过俄罗斯防空系统的拦截。   光说不练也不行,就在特朗普出尔反尔那阵儿,俄军直接搞了场大规模“三位一体”核演习,陆基、海基的洲际导弹挨个发射,挂着核导弹的战略轰炸机也升空练了模拟核打击,等于把全球最大核武库的威慑力明明白白摆出来,谁都别想装傻。   普京一边说“任何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都不会在压力下做决定”,把立场抬到民族尊严的份上,既跟外界划清红线,也给国内做了动员;一边又客观说美国的制裁虽然会让俄罗斯受损失,但绝不会伤了经济的“筋骨”,还警告说要是拦着俄罗斯卖石油,最后只会搅乱全球能源市场,这对美国没半点好处。这种软的硬的都说到的表态,比光喊军事威胁要管用多了。   以前美国在全世界横冲直撞,谁都不放在眼里,可这次偏偏没怎么出声。10月31号五角大楼给白宫松了口,说评估下来给乌克兰送“战斧”不影响美军自己的库存,把最后拍板的事推给了特朗普,但这位总统的态度一直没个准。   10月17号跟泽连斯基在白宫关起门谈的时候,特朗普明明白白说现在不会给乌克兰送“战斧”巡航导弹。   到了11月2号在“空军一号”上,他更直接说“没认真考虑过这事儿”,还扯出“两边还在打,没什么最后一根稻草”的话头,故意绕开核心问题,跟以前那副嚣张模样比,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特朗普这模棱两可的劲儿,背后全是美国的难言之隐。新美国安全中心管国防项目的斯泰西・佩蒂约翰说透了美方的底气不足——美军从2022年到现在就买了200枚“战斧”,其中120多枚已经打出去了,2026年的预算也就够买57枚,能给乌克兰的顶多20到50枚。   《乌克兰之声》也直言,这点数量根本不够用,要想达到能影响战局的效果,乌军每个月至少得能连续发射100枚“战斧”,供需差这么大,之前的援助承诺跟空话没两样。   更麻烦的是部署的问题,德国之声提过,乌军没有能发射“战斧”的海军,要是改成陆基发射,就得用“堤丰”发射装置,可就连德国要拿到这装备都得等一年半,欧洲第一个发射系统要到2026年底才能建好,现在说给导弹,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美国前国防部助理史蒂文・布莱恩的警告更点破了深层风险:给乌克兰送 “战斧” 会让美国跟俄罗斯直接撞上,搞不好会把欧洲拖进战争。这种风险特朗普政府不能不掂量,毕竟俄方早放了话,没有美国军事人员手把手教,乌军根本用不了 “战斧”,这就意味着冲突一旦升级,美军就得直接卷进去。   特朗普那些随口说的托词,其实都是在躲责任,明摆着不想真跟俄罗斯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