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2022年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 —— 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北约都东扩五次了,从波兰到波罗的海三国,防线都快怼到俄罗斯家门口了。乌克兰要是再入约,俄罗斯西部就彻底没缓冲带了,相当于把刀架在脖子上过日子。 这种安全焦虑不是凭空产生的,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把导弹部署到了波兰和罗马尼亚,离莫斯科只剩几百公里。 2008年格鲁吉亚想加入北约,俄罗斯直接出兵教训;2014年乌克兰亲西方政变,俄罗斯二话不说拿下克里米亚——这些动作都是在划红线。 但是乌克兰一直没有放弃过这个想法,如果真的让他们加入成功,那俄罗斯的家门口就真的守不住了。 但2022年开打后,美国不仅给乌克兰提供情报预警,还拉着欧洲盟友送了几百亿美元的武器,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甚至F-16战斗机都开始培训飞行员,这等于直接下场参战了。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发现单纯阻止北约东扩已经不够了。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说“俄罗斯无权否决乌克兰入约”,泽连斯基更是在2022年9月正式提交了加入北约的申请。 如果此时收手,北约很可能加速吸纳乌克兰,把军事基地建到顿巴斯边境,俄罗斯的西部防线将彻底暴露。 关键的是,美国在2024年11月放开了海马斯导弹的射程限制,允许乌军使用300公里射程的弹药打击俄本土目标,这也让俄罗斯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了与西方的直接对抗。 战场形势也迫使俄罗斯调整策略,原本计划三天拿下基辅的闪电战失败后,俄军转而采取消耗战,在巴赫穆特打了九个月的“绞肉机”战役,虽然付出了超过10万人伤亡的代价,但彻底打垮了乌军的精锐部队。 2024年俄军又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方向构筑了1000多公里的纵深防线,把控制区扩大到乌克兰20%的领土,包括顿巴斯的煤矿、扎波罗热的核电站和黑海沿岸的港口。这些地方不仅有战略价值,还能卡住欧洲能源转型的脖子,比如乌东的锂矿储量占乌克兰的40%多,而锂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 与此同时,欧美内部的分歧也让俄罗斯看到了机会,美国国内对援乌的支持率从2022年的72%降到2024年的48%,特朗普公开说要削减50%的对乌援助,甚至要求乌克兰用矿产资源抵债。 欧洲国家更是各怀心思,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多次否决对俄制裁,德国和法国担心能源短缺,对长期援乌态度摇摆。 俄罗斯赌的就是,只要拖到西方内部矛盾激化,就能以战促和,把实际控制线变成永久边界。 普京在2024年国情咨文中说得很清楚:“战斗到底。”俄罗斯已经把这场战争包装成“文明保卫战”,媒体天天宣传乌军在顿巴斯的“纳粹暴行”,把俄军的推进说成“收复领土”。 如果此时收手,不仅普京的个人威望会崩塌,还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动荡。 更现实的是,战争已经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虽然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GDP下降,但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后,2024年仍以54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出口量成为欧洲第二大供应国,军工企业的产能甚至超过了战前,这种“战争经济”短期内还能维持。 最根本的是,俄罗斯已经骑虎难下。 如果现在撤军,不仅前期投入的1490亿美元军费打水漂,还可能面临乌克兰的反攻和西方更严厉的制裁。而继续打下去,虽然代价巨大,但至少能保持战略主动权。 正如俄罗斯军事专家所说:“这场战争不是俄罗斯想打,而是西方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打。”当北约的导弹部署到家门口,当乌克兰的炮弹落到俄本土,俄罗斯除了战斗到底,已经没有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