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个特殊的“带门护栏”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更新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打造

这个特殊的“带门护栏”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更新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打造出更符合民意、更贴近民心的幸福家园和宜居城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城市更新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唯有将“问需”与“问计”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才能让更新规划更贴合实际,改造举措更精准高效。 “问需于民”,锚定更新的“民生坐标”。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需于民”的核心是打破“政府部门主导,群众被动接受”的模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例如,四川自贡沿滩区尹家湾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持续征集居民“心愿清单”,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参照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让居民住得更安心舒心;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街道桃源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居民议事厅”逐户征集意见,让楼院改造更符合民意。实践证明,在城市更新中,群众的多元需求,无法仅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和预判全面覆盖,而需要通过“面对面”走访、“键对键”问卷、“心贴心”座谈,才能把“急难愁盼”摸清、摸透、摸实。只有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才能让城市更新不偏离民生主线,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问计于民”,激活治理的“民智密码”。城市更新中,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不可或缺,但群众的智慧建议同样珍贵。“问计于民”是挖掘群众的创新思路和务实办法,让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撬动城市发展的“金钥匙”。例如,北京西城区厂甸11号院在改造中,实施“圆桌议事会”,居民出“计策”改造家园;上海杨浦区实施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成功完成凤南一村、东郸小区拆除重建,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让城市更新工作跑出“加速度”。群众最熟悉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对周边生活设施的短板、交通路况的堵点、社区治理的痛点等最有发言权。因此“问计于民”让城市发展跳出思维的局限,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翻新”,而是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的治理实践,唯有让“问需”与“问计”成为必答题而非选择题,才能让“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