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克兰为什么死守红军城,因为这就是斯大林格勒。   乌克兰如果丢了红军城,那么后

乌克兰为什么死守红军城,因为这就是斯大林格勒。   乌克兰如果丢了红军城,那么后面的仗就不要打了,不仅仅是意味着战略位置尽失,整个乌东差不多无险可守,同时也意味着乌克兰和北约雇佣军的抵抗意志也被悉数瓦解了,因此红军城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方。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红军城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双方战报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乌克兰军队在这座城市投入了大量精锐兵力,即便面临俄军十万人的合围、弹药药品全面断供的绝境,依然没有放弃抵抗。外界或许会疑惑,一座城区70%已被俄军控制的城市,为何值得乌克兰如此拼命死守。   答案其实很明确,红军城对乌克兰而言,就是当下俄乌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它的得失直接决定着整个乌东战场的命运走向,更关乎乌克兰全国的抵抗信心根基。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地理位置上,这座城市坐落于顿涅茨克东部,是乌克兰东线防御体系的核心支点。   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红军城牢牢把控着通往顿巴斯前线的两条铁路干线与多条公路通道,这些交通线路构成了乌军在乌东地区的后勤补给生命线。   自2024年俄军攻占恰索夫亚尔后,红军城就成了乌军在顿巴斯地区最后的战略“心脏”,所有前线部队的弹药输送、兵力调动和物资补给,都必须经过这里的枢纽节点进行中转。   俄军总参谋部的战报明确显示,一旦完全控制红军城,俄军就能打开通往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的北向通道,届时整个乌东地区的乌军防线将失去战略依托,陷入各自为战的碎片化状态。   更关键的是,红军城周边的地形赋予了它无可替代的防御优势,城市东部依托低矮山地构建起天然屏障,西部则有河流形成的自然阻隔,这种地形条件让守军能够以较少兵力构筑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乌军在战争初期就意识到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他们在城区西南的高地构筑了三层火力点,在铁路沿线设置了大量反坦克壕和混凝土碉堡,甚至将部分地下矿井改造为屯兵洞和弹药库。   这些防御工事在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即便俄军投入了“口径”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的饱和打击,依然无法快速突破乌军的核心防御圈。   俄军不得不摒弃传统的大规模冲锋战术,转而派出3至5人组成的“幽灵敢死队”潜入城区进行渗透,这种战术调整本身就印证了红军城防御体系的坚固程度。   红军城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乌东地区的整体防御格局,军事专家分析指出,乌克兰如果丢失红军城,整个乌东地区将基本无险可守。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关键区域的乌军部队,将失去与后方的战略连接,俄军可以凭借红军城的交通枢纽优势,快速向周边区域投送兵力。   当前俄军中央军区部队已经从南、北两翼完成推进,仅用数日就切断了乌军在红军城至米尔诺赫拉德方向的补给走廊,控制了城市六成区域,北部罗金西克镇陷落后,俄军南北对进的合拢空间仅剩不到一公里。   这种合围态势下,红军城的守军就像一颗钉子楔在俄军的进攻路线上,只要这颗钉子还在,俄军就无法实现对乌东地区的全面控制,乌军也就保留着反击和牵制的战略支点。   除了物理层面的战略价值,红军城更承载着乌克兰和北约雇佣军的抵抗意志,这种精神层面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军事价值本身。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不仅在于它粉碎了德军的战略进攻,更在于它重塑了苏联军民的抵抗信心,让纳粹德国的不败神话彻底破灭。红军城对乌克兰而言,正扮演着同样的精神符号角色。   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军先后经历了马里乌波尔战役的惨烈、巴赫穆特战役的消耗,部队士气和国内民心都面临着巨大考验,红军城的坚守成为了维系这种抵抗意志的关键纽带。   《乌克兰真理报》披露的前线实录显示,即便在弹药耗尽、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不少乌军士兵依然表示“要像守护斯大林格勒一样守护红军城”,这种精神支撑让部队在绝境中保持着基本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