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藏在时光中的土豆记忆

转自:沈阳晚报

□谢晓丰

日常生活中,土豆司空见惯。那灰不溜秋的形象,丝毫不引人注目。

关于土豆曾有一段温暖的回忆。小时候家里困难,母亲常在炭火盆里烤土豆,那种滋味,至今难忘。冬季袭来,母亲做早饭之余,从存放土豆的洋灰袋子里,找出几个半大土豆,丢在灶下灰烬里,然后静静地蹲在灶旁,添柴火,拉风匣。我们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听外屋传来风匣声,“咕嗒咕嗒,”我一骨碌起床穿衣,等弟弟妹妹都洗完脸,母亲把焖熟的土豆,一个一个扒拉出来,我们兴奋地看着母亲,顾不上烫手,忙不迭地往嘴里送。那沁人的香气直冲肺腑。母亲赶紧说,还有呢,别抢,别抢!

随着年岁渐大,我对土豆也有了自己的认识。看似平凡的土豆,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平时下饭店,吃尖椒土豆片,爽口。芹菜炒土豆丝,清香。农家大铁锅,烀苞米,顺带着丢进去几个土豆,从菜园里摘几个大绿茄子,也扔里。待苞米烀熟,土豆拌茄子,舒坦。

不知不觉间,我走过了而立,走过了不惑,走进了天命之年。这一路走来,身边不乏土豆那实实在在的身影。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在园子里栽土豆。眼瞅着一棵棵土豆苗起身,长成一片片绿毯。一朵朵土豆花,不施粉黛,不失风雅,在春风中摇曳。

老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土豆开花,三茬水。”这是农耕的智慧和文化。记得有一年,土豆苗出齐以后,每天浇水施肥。到了收获之时,尽管土豆秧子占领了大片天地,地下的土豆却结得差强人意。邻居的土豆秧看着一般,土豆却大得惊人;我家土豆秧长势喜人,可土豆却如同小矮人。我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土豆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跨越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而来。虽然外表貌不惊人——圆滚滚,灰秃秃。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凡事都有个例外,这例外,就包括土豆。土豆不仅性格平和,其滋味甘醇。有益气健脾、和胃解毒、消肿减肥之功效。此外,人类在漫长演进过程中,除了要面对灾害和疾病,更大的威胁是饥荒。而土豆恰好弥补了这一自然缺陷。土豆既是可以饱腹的粮食,还是重要的蔬菜之一,被列入七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

在我看来,土豆是颜值与贡献极不匹配的物种。由此看来土豆对人类贡献不可谓不大。我们要正视这一点,不要漠视任何一颗土豆。

平凡日子里,土豆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谓须臾不可分离。对土豆的这份挚爱,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无论居家生活,还是去饭店消费,那一道拌焖子,老老小小都喜欢得不行不行的。而这道焖子就是土豆的化身。至于粉条,也多是由土豆发展而来,并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日复一日的耕读岁月里,我知晓了土豆种植的奥秘。在年复一年的烟火光阴中,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忍耐。土豆虽貌不惊人,就在地下默默地孕育,默默地等待,默默地忍耐,它不言也不语。就是这份低调与谦卑,也足以令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