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德国对外正式宣布 ​​2025年11月4日,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卡特琳娜

就在刚刚 德国对外正式宣布 ​​2025年11月4日,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正式宣布,从2026年1月1日起,德国将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提供国家补贴电价,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钱帮那些用电大户减轻负担,好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有点竞争力。 这哪是什么主动出招,分明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工业产值跌得没眼看,化工、钢铁这些支柱产业早就扛不住了。 俄乌冲突后断了俄罗斯廉价天然气,自己又早早关停核电站,能源成本飙到天际,企业要么裁员要么外迁,一年就丢了十万个工作岗位。 政府掏40亿欧元真金白银,把补贴范围从350家扩到2200家,最高能覆盖50%电费,说白了就是给大企业续命。 巴斯夫、赢创这些化工巨头倒是松了口气,商业景气指数直接冲到三年半新高,可普通人和中小企业却炸了锅。 德国家庭电费本就是欧洲顶尖水平,每千瓦时38欧分的价格压得人喘不过气,政府承诺的电费减免却只给工业,把家庭和小商户排除在外。 手工业协会直言这是“重创中小企业”,工商大会天天接到愤怒投诉,那些原本盼着减负的小老板们,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大企业吃红利。 更讽刺的是,这项政策连欧盟都看不过去。欧盟委员会直接批评补贴太宽泛,没精准帮到真正需要的人,2023年德国针对性援助只占GDP的0.1%,非针对性补贴却高达0.7%。 一边是联邦赤字即将突破千亿欧元,一边还要违规砸钱补贴,曾经的财政纪律守护者,如今自己先破了规矩。 德国想靠补贴保住“制造强国”的招牌,可问题根源根本没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研发创新跟不上中美,产业链外迁的趋势没扭转,单靠砸钱补电费不过是饮鸩止渴。 大企业拿了补贴未必会加大投资,中小企业却在高成本中慢慢萎缩,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只会让经济结构更失衡。 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政府兜底,而是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持续的创新活力。德国这次舍小保大的操作,能不能让“德国制造”重拾荣光还不好说,但已经先伤了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的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