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些思考,上一轮以 CV 算法为代表的 AI 热潮中,商汤、旷视、依图、云从AI

一些思考,上一轮以 CV 算法为代表的 AI 热潮中,商汤、旷视、依图、云从AI四小龙的发展状况,印证了技术产品化能力不足带来的困境。

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公司在 2016-2021 年备受资本青睐。其中商汤成立至 2021 年累计完成至少 10 轮融资,总融资额近 40 亿美元,投后估值约 120 亿美元。旷视、依图、云从也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它们在人脸识别等 CV 技术层面确实拥有较突出的技术实力,例如商汤等公司的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识别等算法都有着较高的准确率。

但后续发展却陷入困局。截至 2024 年,商汤集团自 2018 年以来已累计亏损 545 亿元左右,2024 年亏损净额虽同比收窄,但仍达到 43.07 亿元。云从科技预计 2024 年全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 - 6.88 亿元至 - 5.90 亿元,自 2020 年至 2024 年五年里累计亏损超 35 亿元。旷视科技先后两次冲击上市未果,2024 年撤回了 IPO 注册申请,依图科技也早在 2021 年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后续的市场关注度也随之降低。

上一轮 AI 热潮中的这些 CV 算法公司技术产品化能力欠缺,只能单纯地售卖算法,难以形成独立的产品。比如医疗领域,由于法律上 AI 仅能辅助诊断,医生仍需自己看片且要对 AI 的错误提示负责,而且这些 AI 软件通常还会干扰原有的工作流,医院又更倾向整机方案,使得单纯的医疗 AI 算法无法成为医院采购的优先选择。在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等硬件厂商直接将人脸识别嵌入摄像头,算法公司在硬件、渠道、终端控制等方面都难以抗衡,只能成为产品体系中的可替代模块,无法获得完整的商业价值。

期望这一轮具身智能能摆脱上一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