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今天高三学生第一次“练兵”,作文题非常现代!杭州五位名师最新点评,新高考作文优秀与普通差距在这里

今天,2025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简称一模)拉开序幕。这次检测因为是全市统一出题,大家普遍都比较重视。

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目出炉,大家一起来看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这个日益丰富多样的世界,人们需要思考:我能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吗?我能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吗?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样的题目怎样入手写会比较好?怎样的作文能得高分?在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准备高考作文?我们邀请杭州高中名师,针对一模作文题和后续作文备考提了一些建议。

老师们都认为,高考作文想要背诵几篇范文来应对,是完全不行的。

有位高中老师说,有同学参加中考是背几篇文章下来,但高中作文不行,如果你没有回应命题材料,一篇文章在60分中最多得30-35分。一定要围绕命题材料来写,不能自说自话。

高分作文需要进一步追问

杭十四中凤起校区语文组长卢春辉老师

这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核心聚焦“认知局限”与“探索可能性”,要求考生结合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展开思辨,属于“思辨类”作文题型。写作材料给出两个开放性问题,而非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自主构建逻辑闭环。两个问题“认知局限”与“探索可能”存在内在关联,并非孤立,需体现二者的辩证关系。

要入手写作,需明确题目的核心指向,避免偏离主题。学生首先需要对背景适当展开,关于“日益丰富多样的世界”,学生需要联系当下时代背景,对自我认知进行思考。文题由两个问句构成,两个问句存在联系。能意识到自身认知局限,是探索更多可能的基础,这两者本质上是“打破边界”和“拓展边界”的先后关系。

第一个问题,如何意识到自身认知局限?意识到局限,是主动为认知破局的前提,启示我们不能困在固有信息里,甚至陷入“信息茧房”。为认知破局,可以采用主动接触“异质信息”、直面“认知冲突”、调动自身“元认知”来实现。

“异质信息”可以是与自己专业、领域、观点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技术从业者读人文,文科生看基础科学科普。而当产生“认知冲突”时,通过追问、反思,可以复盘自己,调用“元认知”来判断、分析、总结,进而实现突破“认知局限”。

第二个问题,如何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在意识到局限后,关键是破局来探求新的可能,将“认知缺口”转化为“可能性升华”。探索与发展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已有认知上,在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可能性。

那么在考试中,什么样的作文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数?

高考作文评分侧重“思想深度、结构严谨、表达生动”,满足以下三点更容易得高分。

首先,高分作文不会只停留在“要突破认知局限”的表层,而是会进一步追问:有哪些方面的认知局限存在?突破认知局限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

其次,论据有“融合度”,而非堆砌。论据与观点要深度融合:每个案例都要紧扣“认知局限是什么”“如何探索”“带来了什么改变”,避免“案例摆完就结束”。

再次,语言需要有“辨识度”,用词要精准,表达要严谨。段落过渡要自然,段落间可以用“不仅如此”“然而”“反观当下”等词语衔接,体现逻辑流动,避免生硬转折。

现在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备考高考作文?首先,要强化审题训练,避免偏题,对于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最好要进行界定以明确写作任务。

1.2025年高考作文真题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对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作认真的梳理与归纳,对各类作文类型了然于心。

2.避免行文扁平化,加强段落逻辑训练;加强段内行文句式训练,运用“观点+阐释+例证+分析+结论”五步法。多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固然…但更…”“不仅…更是…”)。

3.最后几个月的关键:减少泛泛而谈,精准打击薄弱环节。通过“审题-结构-素材-表达”四步闭环训练,重视考后的重写训练,针对考场上暴露的问题进行“精准打击”。

理清题目中两者的关系很关键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吴丽丽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从下面的方向入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追求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体不断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的基础上的。

从科学探索到艺术创作,从体育竞技到社会改革,每一次的探索与发展都意味着对可能性的重新定义。这种探索与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个人成长,也能为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

然而,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同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接受现实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例如,面对某些无法改变的外部条件,强行突破可能会导致精神的挫败。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并寻找其他途径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可能是一种更为实际和有效的策略。

辩证地看,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与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的策略。在某些领域,如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不断挑战自我、突破限制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潜能,还能增强自信和适应能力。

但在其他领域,如人际关系,过度的追求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时,接受自己认知的局限性,调整期望和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与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并不是孤立的过程,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的同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同样,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对自我认识的深化。

总而言之,面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既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突破,也需要有智慧和谦逊去接受。这种平衡的策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探索与发展时保持坚韧和灵活,也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从容和充实。

考场作文本质上是一种炫技

把自己的阅读积累炫给老师看

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语文备课组长廖洁老师:

一篇好的作文,要呈现高阶思维过程,彰显优秀的表达,传递人文价值,这是考场写作永恒的追求。

考场作文本质上是一种炫技,你要把自己从小到大的阅读积累全部炫给老师看。

素材,就是指事例加上名人名言。其原则是要适当,要新颖,要简洁,要有适当的阐发。

所谓新颖,可以是熟悉的人新的事情,也可以是新人新事。现在不要再写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陈旧的素材在你的作文中出现,会让老师觉得你没怎么读过书。

一般来说,我们推荐偏向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历史方面的素材,尤其是哲学素材,是最高端的素材。一般不推荐娱乐圈、二次元界、异鬼界、英雄联盟界、传奇界等。

接下来,高考越来越近了,高考作文可以重点关注五大类主题,具体包括人生成长类、文化传承类、科技人文类、家国情怀类和价值思辨类。

冲刺高考阶段,建议考生们每次考试后,对自己做个复盘,某种作文要怎么写,有针对性的备考,不要去猜题目,这个概率太小了。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你的作文训练常态化。每次写作,都去思考这5大类型,慢慢的,你看到新的题目也不会慌张,自然就把题目分类了。

要紧扣冲破认知局限

和探索发现全新世界的辩证关系

杭州第七中学高三语文老师王开杰:

今年的一模考试作文,旨在让学生思考在日益丰富多样的世界中,如何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可能。

学生需要思考导致自身认知局限的原因,它既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局限,也可能是思想观念的局限。这些局限都会让人们用狭隘的眼光看待世界,从而片面单一地认识世界,产生认知偏差。

例如,在当今时代,大数据会推送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但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们的眼界,久而久之我们会失去全面多样地理解世界的能力。

学生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要紧扣冲破认知局限和探索发现全新世界的辩证关系,思考突破认知局限对于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可能的价值意义。

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可能会出现只谈“认知局限带来的危害”的情况,或是仅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这一话题,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个角度都要涉及

建议分层次来写

一位重高的语文老师说:“看到这个题目,感觉比较现代。新高考的特点是讲究情境,将学生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联系。

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人工智能发展后,社会在不断变化,而我处于这样的世界中,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题目里有两个问号,她建议可以对应着分两个层次写:

一是在多元化的发展中,我有哪些局限,会带给我哪些问题,要做一个有省思的人。

二是你看到了自身局限后,能往哪里走。世界多样,时代多元,在已有局限的情况下,自己如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展现积极的一面。

“一般来说,两个角度都要涉及,不能只写一个。”这位老师说,现在的高中生,生活经验比较单一,反思也比较受局限。出题老师是在引导大家多关注,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自己怎么做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