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面对内塔尼亚胡对中国的口头威胁,有人提醒中国要小心,毕竟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向来说

面对内塔尼亚胡对中国的口头威胁,有人提醒中国要小心,毕竟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向来说到做到。其实,根本无需担忧。即便他真有动手的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2025年9月15日会见美国议员代表团时,公开指责中国和卡塔尔主导了对以色列的“信息围困”。他称两国通过社交平台推动反以宣传,导致以色列在国际上陷入孤立。这番言论迅速发酵,部分观察者担忧其可能升级为实际对抗。毕竟,内塔尼亚胡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上,向来以强硬著称,从加沙军事行动到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扩张,都显示出其执行力。但针对中国,这样的表态更多是政治策略,而非可行计划。背景在于以色列国内压力山大,经济通胀高企,司法改革引发抗议,国际社会对定居点政策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 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威胁。其国防战略以本土防御为核心,海军力量局限于地中海周边。主力舰艇如萨尔6型护卫舰排水量仅1900吨,航程4000公里,远不及中国055型驱逐舰的13000吨级规模和全球部署能力。中国海军已拥有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福建舰即将入列,形成远洋护航编队。以色列舰队若试图远航南海,途中补给难题和后勤拉长,将使其难以维持作战效能。导弹领域,杰里科3型射程标称6500公里,但实际精度受限于大气干扰和卫星依赖,难以精准打击万里之外目标。中国东风系列导弹覆盖全球,反导系统包括红旗9陆基、海红旗10舰载和空基预警,形成多层防护。以色列当前已疲于应对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铁穹系统部署满负荷,无余力扩展到东方。 2024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22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中东第三大贸易伙伴。出口结构中,高科技产品占比突出,上半年半导体元件和光学仪器进口总额中,中国订单占近一半。英特尔以色列分公司和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公司等企业,供应链与中国深度绑定。若关系恶化,这些订单锐减,将加剧以色列经济低迷,本已高企的失业率恐雪上加霜。内塔尼亚胡政府深知此点,国内军工和商界势力强大,任何对华挑衅都可能引发内部反弹。他的总理位置本就摇摇欲坠,贸然动手等于自掘坟墓。更何况,美国每年提供30亿美元军援,主要用于采购美制装备,这让以色列在外交上难以独立行事。 内塔尼亚胡的言论还需置于美中关系大背景下审视。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但强调“竞争中求合作”,在经贸和气候领域保持对话。内塔尼亚胡此举,表面针对中国,实则向华盛顿表忠心,尤其在前一天美国国务卿访以重申支持后。但美国不会允许以色列越界冒险,以免搅乱全球供应链。联合国舞台上,以色列话语权依赖美国一票,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握否决权,任何针对性提案难获通过。社交媒体“抵制”更是空谈,中国平台用户规模庞大,舆论引导能力远超以色列,后者仅能靠盟友放大声音。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克制而坚定,表达“深表关切”,重申中以关系基于互利原则。这反映出中国一贯的外交智慧:不卑不亢,注重长远。多年来,中国面对美国贸易战和技术封锁,均以韧性应对,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跃升全球前列。以色列作为区域强国,在中东横行无忌,但面对世界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差距明显。内塔尼亚胡的“说到做到”仅适用于弱势对手,对中国则转为外交斡旋。事实证明,这种口头威胁不过是纸上谈兵,无法撼动中国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