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报!快报! 稀土博弈:欧洲“狠话”难掩供应链焦虑 “若谈不拢,将动用工具箱

快报!快报! 稀土博弈:欧洲“狠话”难掩供应链焦虑 “若谈不拢,将动用工具箱里所有工具应对!” 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表态刷屏,看似强硬,实则藏着心虚——全球90%以上的稀土磁铁,都产自中国。 欧洲高端制造的“命门”,正攥在别人手里。 2025年10月,中国史上最严稀土新规落地。 不只是原材料,含0.1%中国稀土成分的成品出口,都要许可。 这一规,直接卡中了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脖子。 ASML的EUV光刻机,要靠中国稀土才能精准工作: 磁悬浮工作台需镝、铽稀土,镜头要用高纯度镧玻璃,这些材料没替代来源。 更棘手的是,ASML的稀土库存,只够撑8周生产。 想找替代?难! 美国矿的中重稀土含量不足5%,纯度还比中国差两个量级; 马来西亚的加工工厂,2027年才投产; 重新设计无中国稀土的磁体,要等18个月。 新规之下,ASML麻烦不断: 股价累计跌超15%; EUV光刻机交货周期,从12个月拖到18个月; 每台设备材料成本,因稀土涨价多了12%(氧化镝从220万元/吨飙到350万元/吨); 上下游找替代来源,意见还不一致。 冯德莱恩放狠话,想给ASML、欧洲车企打气,效果却未必好。 反观中国,早已做好准备: 有“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独家技术; 在研发能减少70%重稀土用量的磁体技术; 还联合俄罗斯、缅甸布局全球资源基地。 这场博弈,其实是全球供应链的一次“大考”。 过去,不少企业把“技术优势”当“供应链安全”,忽视了资源依赖风险。 如今才明白,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安全,要“技术话语权”“资源保障网”两手抓。 逆全球化的“脱钩”,只会双向伤害。 谁先打破产业链平衡,谁就可能先陷被动。 现在再看,谁掌握主动权,一目了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