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关于G2,特朗普又表态了一次!11月2日,特朗普再次表示,我与中国的G2会晤对我

关于G2,特朗普又表态了一次!11月2日,特朗普再次表示,我与中国的G2会晤对我们两国都意义重大。这次会晤将带来持久和平与成功。愿上帝保佑中国和美国!会前,特朗普把中美元首会晤定义为G2会晤,会后过了几天,特朗普又再次提及G2,这说明什么呢?   特朗普这么执着地给中美会晤贴上“G2”的标签,首先暴露了他内心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美国已经没法再假装中国只是个普通的竞争对手了。   过去美国一些政客可能还带着点优越感,觉得能靠施压让中国让步。但这次特朗普的口气彻底变了,他主动把中国放到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这种定位的转变可不是因为他突然欣赏中国了,而是被现实硬生生逼出来的。他亲眼看到贸易战打了好几年,结果中国没趴下,反而凭借稀土管制、锂电池出口限制这些精准反制,让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和农民先叫苦不迭。   特别是中国打出的“稀土牌”,直接卡住了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国防产业的脖子,逼得美国财长都不得不放软姿态要求谈判。   特朗普再任性,也算得清这笔账,知道继续硬扛下去,自己面临的大豆滞销、通胀压力这些烂摊子只会更难看。所以他喊出“G2”,某种程度上是服软了,等于公开承认美国现在遇到的麻烦,很多地方确实需要中国拉一把才能解决。   当然,面子上的恭维背后,特朗普这么卖力地推销“G2”,心里揣着的算盘可一点都没少打。他这么急切地想稳住中美关系,根本目的还是想给美国争取喘息的时间,顺便给自己捞点实际利益。   仔细看他最近遇到的烦心事就知道了:通货膨胀压不住,盟友体系也开始松动,欧洲和日本都没以前那么听话了。   再加上11月10日中美关税暂缓期就要到期,如果之前谈不拢,贸易战可能全面升级,市场肯定大乱,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急需通过这次会晤,哪怕暂时稳住局面,让中国在稀土供应、农产品采购上松个口,帮他缓解一下国内压力。而且明年美国要办G20峰会,他也盼着中国能支持一下,好歹挣回点“世界领袖”的面子。   但他盘算的“G2”合作,说穿了还是过去那套老思路:希望中国多承担责任,比如帮忙劝和促谈、稳定全球供应链,但真正的权力和规则制定权却一点不想分享。这种“活你多干,权我紧握”的套路,中国早就领教过不止一回了。   对于特朗普这番热情的“G2”邀请,中国的回应却冷静得出奇,甚至有点“泼冷水”的意思。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被问到这事时,压根没接“G2”这个茬,反而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要坚持的是多边主义,世界上的事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   这态度再明白不过了:合作可以,但搞“中美共治”的小圈子,中国绝不参与。中国这么果断地回绝,是因为太清楚“G2”这个坑有多深了。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就玩过这手,当时有求于中国,嘴上喊着“共治”,等危机一过,立马翻脸搞什么“印太战略”来围堵中国。   历史的教训摆在那儿,中国怎么可能再上当。更何况,中国这些年的“一带一路”朋友圈越做越大,和全球南方国家称兄道弟,如果现在跑去和美国搞“G2”,不就等于自绝于这些老朋友吗?中国追求的是多极化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发言权,而不是退回美苏争霸那种两极模式。   其实从这次会晤的一些细节也能看出来,特朗普才是更心急的那一方。看现场流传出来的视频和照片,特朗普握手时嘴角的笑意根本藏不住,合影时眼睛还一直盯着中方领导人,那种“终于见上了”的满意表情相当明显。   会晤结束后,他甚至在飞机上给这次见面打了“12分”的超高评价,远远超出他的正常打分习惯。这些肢体语言和反常高分都暗示,他对会晤成果的满意度很高,也反衬出他之前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会晤地点选在韩国釜山一个不起眼的机场会议室,美其名曰“避免媒体打扰”,实际上更像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一场“顺路外交”——他这趟亚洲之行,见马来西亚、日本、韩国领导人都像是走流程,真正的重头戏就是和中国会晤,谈完立马就飞走了。这种安排本身就说明,他此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所以说,特朗普反复提及“G2”,既是对中国实力的一种无奈认可,也暴露了美国当前战略焦虑下的真实需求。他需要中国帮忙稳住国内经济、缓解盟友体系的松动,甚至希望借助中国的影响力来维持某种形式上的“全球领导地位”。   但中国对此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拒绝被拉进美国设定的“G2”框架里。中国的战略很明确:要的是平等合作,而不是给人当配角;   要的是所有国家共同参与的多极世界,而不是中美两家关起门来分蛋糕。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大概率会是“竞争+有限合作”的复杂模式,但主导权显然不会再由美国一家独占。特朗普的“G2”梦,终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