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 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 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 这些原料会先送马来西亚加工,再转运日本,这可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拿到这类关键重 稀土 。 镝和铽或许对普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在高端制造领域却是无可替代的 “工业维生素”。这两种重稀土元素储量极其稀少,核心用途是制造高性能钕磁体,而这种磁体正是电动汽车电机、风力涡轮机的核心部件,能显著提升设备的耐热性和稳定性。 长期以来,全球重稀土供应几乎被中国垄断,数据显示中国占据全球近 70% 的稀土产量,重稀土领域更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日本作为高端制造业大国,对这类资源的需求旺盛且依赖度极高。 为了打破这种单一依赖,日本早在 2023 年就开始暗中布局。当年,双日公司联合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JOGMEC)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向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注资 2 亿澳元(约合人民币 9.3 亿元),这笔资金专门用于开发澳大利亚芒特韦尔德矿山的重稀土资源。 这座矿山被视为中国以外少有的能稳定产出镝和铽的优质矿脉,按照协议,莱纳斯公司将把矿山最多 65% 的镝和铽产量供应给日本,这一规模相当于日本市场需求的 30%,足以缓解其核心产业的资源焦虑。 但资源开采只是第一步,稀土加工环节的难题更棘手。重稀土的萃取分离技术复杂,而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全部 17 种稀土元素成熟生产技术的国家,仅相关专利就达 46.9 万项。日本选择将原料运往马来西亚加工,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经过深思熟虑。 马来西亚拥有约 1620 万至 1818 万吨稀土资源,且已签署 15 项自由贸易协定,加工产品出口日本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地理位置上也便于原料和成品的运输。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早已合作建立了中国以外最大的轻稀土加工厂,具备一定的加工基础。 不过,这条 “澳大利亚开采 - 马来西亚加工 - 日本使用” 的供应链,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挑战。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产业看似成型,实则深陷技术瓶颈,其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长曾公开承认,没有中国的稀土技术,马来西亚的稀土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长期面临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争议,2026 年 3 月运营许可续期还存在不确定性,这给加工环节带来了潜在风险。同时,跨三国的供应链也推高了成本,相比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日本此次进口的重稀土价格明显更高,运输效率和损耗率也不如直接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在中美稀土博弈中一直采取平衡策略,既与美国保持合作,也不愿放弃与中国的技术交流。中国 2023 年 12 月修订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已明确将稀土提炼加工技术列入禁止出口清单,2025 年 10 月的出口管制政策进一步收紧,这让马来西亚获取核心技术的难度大增。 日本选择与马来西亚合作,一方面是看中其现有加工产能,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马来西亚的中立立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如今,这条新供应链正式启动,标志着日本在稀土多元化战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要实现完全脱离中国的目标还为时尚早。30% 的市场供应缺口仍需其他渠道填补,而马来西亚的技术短板和环境争议,也可能让这条供应链的稳定性打上折扣。 对日本而言,这是一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尝试,既关乎其高端制造业的安全,也牵动着全球稀土市场的格局变化。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