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统一台湾势不可挡,而且不会等待太久。为此美国正在为中国统一台湾做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芯片工厂的建设。 美国把“2027关键节点”挂在嘴边,算盘打得比谁都响,一门心思想把台积电这块“芯片压舱石”从台湾搬到亚利桑那的荒漠里,生怕中国统一后断了先进芯片的供应,结果这场急吼吼的“自救”,活活搞成了行业内外的笑柄。 台积电在台湾的工厂从来都是业界的“定心丸”,先进制程良率稳稳站在90%以上,就拿最新的2nm工艺来说,台湾高雄厂2025年8月就实现量产了,良率直奔90%,苹果、高通这些大客户早就排着队下单。 可到了亚利桑那的荒漠里,曾经的“靠谱代名词”彻底变了样,别说先进的2nm,就连相对成熟的4纳米制程,原计划2024年量产,硬生生拖到2025年上半年才勉强启动制程验证,至于第二座规划生产2nm芯片的工厂,更是从2026年投产直接推迟到了2027年甚至2028年,四年过去了连一颗合格的先进芯片都没造出来,比原定计划慢了整整一大截。 更打脸的是账本上的数字,台积电美国厂从2021年宣布建厂至今,四年累计亏损硬生生堆到了394亿新台币,光是2024年一年就亏了143亿,相当于每天要烧掉近4000万新台币。 反观台积电南京厂,2024年净赚259.54亿新台币,近三年每年都稳赚200亿以上,一边是烧钱如流水的荒漠工厂,一边是躺着赚钱的大陆工厂,美国这波操作简直是拿着金锄头挖自己的脚。 美国本土的“坑”还不止于此,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都忍不住吐槽,在美国建厂简直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当地的化学品价格能卖到台湾的五倍,逼得他们只能从台湾运硫酸到洛杉矶港口,再用卡车拉到亚利桑那,算下来居然比直接在美国采购还便宜。 更离谱的是法规问题,当地政府自己不懂半导体工厂的规则,反倒让台积电花3500万美元请专家,一起琢磨出1.8万多条法规,每次调整生产线都得停下来写申请,等政府批准,光走流程的时间就是台湾的两倍,这效率连魏哲家都直犯愁:“最新技术跑道美国去,你认为可能吗?” 人才和文化的水土不服更是把闹剧推向了高潮。 为了让美国工人学会技术,台积电把600名美国工程师送到台湾培训,结果会议全是中文,美国工程师只能靠谷歌翻译凑活,有个经理居然让美国员工光看PPT就跟进中文的交接会,效果差得离谱。 工作节奏更是天差地别,台湾工程师凌晨一点机器坏了,两点就能赶到修好,家属都习以为常,美国工人却连周末值班都不愿意,在求职网站Glassdoor上,只有27%的人愿意推荐别人来这工作,现在厂里2200个员工,一半还得从台湾调过来撑场面,简直是“跨洋输血”都救不活。 供应链更是掉链子的重灾区,台积电在台湾有几十年搭建的完整产业链,从材料到设备随叫随到,可到了亚利桑那,跟着去的供货商长春集团,3亿美元的工厂推迟两年,KPCT公司2亿美元的建厂案直接被叫停,没有配套的产业链,台积电就像被拔了根的树,在荒漠里活受罪。 更讽刺的是,美国政府当初喊着给几百亿美元补贴,结果至今一分钱没到位,台积电一边砸钱建厂,一边还得和政府掰扯补贴条件,连董事长刘德音都承认,量产推迟和补贴谈判艰难脱不了干系。 早在2022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警告过,把芯片制造迁回美国是“代价高昂的徒劳之举”,现在看来果然一语成谶。 美国本想靠着强搬台积电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想到忽略了半导体产业需要的完整生态、熟练人才和高效协作,硬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反观台积电南京厂,靠着稳定的供应链和成熟的运营,年年盈利,两相对比,美国这场急功近利的“芯片自救”,可不就是越描越黑的笑话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