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日本突然宣布反水! 10月31日,高市早苗上任没多久,就做了一件让美

果不其然! 日本突然宣布反水! 10月31日,高市早苗上任没多久,就做了一件让美国方面感到不快的事情,特朗普刚刚离开日本,高市早苗随即公开表示,日本不会听从美国的意见,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 直言“这事难度太大,得考虑日本的能源安全”。这波操作把“时机拿捏”玩得明明白白,前脚刚和特朗普敲定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后脚就敢在能源问题上唱反调,让不少人惊呼:刚上任的高市早苗,这是要掀翻美日之间的“能源默契”? 其实这场“反水”早有苗头,只是特朗普访日时没捅破。10月28日两人在赤坂迎宾馆会谈,特朗普借着共进工作午餐的机会,反复催促日本加入对俄能源禁运,还搬出G7盟友的身份施压,毕竟美国正想联合盟友卡俄罗斯的能源脖子。 当时高市早苗没直接硬顶,只笑着说“请求美国理解日本的需求”,可转头等特朗普一走,就通过政府官员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连俄罗斯议员普什科夫都直言,这举动“太有标志性了”。 日本的底气,全藏在账本和能源数据里。官方说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占进口总量9%,可这只是表面数字,实际在电力生产中的占比高达29%,快到三分之一的份额根本没法说砍就砍。 更关键的是“萨哈林2号”项目,这个俄罗斯远东的油气开发项目里,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分别握着12.5%和10%的股份,每年稳定供应的液化天然气,直接关系到东京、大阪这些核心城市的民生用电。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早算过账,要是切断供应,替代成本会让电价直接飙升,那些依赖稳定能源的汽车、电子工厂首先就得停摆,这对刚有点复苏迹象的日本经济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美国的施压本就没考虑日本的实际难处。早在10月15日,美财长贝森特就找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 信谈过,明着要求停止进口俄能源,当时加藤只敢含糊其辞说“会和G7协调”,根本不敢接话茬。 特朗普这次亲自上阵,打的是“一石二鸟”的算盘:既想靠盟友施压俄罗斯,又想让日本多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尤其是还没建成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急着找接盘侠。 可日本心里门儿清,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到岸价比俄罗斯贵出近三成,真要是全换成美国货,每年得多花几百亿日元,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有意思的是高市早苗抛出来的理由:“要是日本退出,只会让中俄高兴”。 这话看似扯远了,实则藏着对现实的清醒。毕竟中国9月刚从俄罗斯进口了828.7万吨原油,环比还涨了4.3%,仍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而印度虽然被美国施压暂停订新货,却也没敢彻底断供。 日本要是真傻呵呵地先停了,不仅自己吃亏,反而给中俄腾了市场空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精明的日本政客可不会做。而且日本对美出口的汽车9月同比降了24%,已经让经济承压,要是能源成本再飙升,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只会更弱,这可是日本的经济命脉。 不过日本也没把路走死,早就在悄悄铺路。近几年日本一直在加大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量,一方面是想降低对澳大利亚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为“萨哈林2号”2028年开始到期的合同做准备。 这次拒绝美国,既没撕破脸,又给国内产业吃了定心丸,还顺便向俄罗斯释放了友好信号,毕竟“萨哈林1号”还有后续合作的可能。这种“软抵抗”的分寸感,倒是延续了日本外交的一贯风格——表面跟着盟友走,实际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俄罗斯那边倒是乐见其成,普什科夫直接点破关键:“日本几乎完全依赖能源进口,根本没法放弃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这事儿恰恰证明“想把俄罗斯踢出全球能源市场是不可能的”。而美国的反应耐人寻味,特朗普没当场发作,或许是因为刚拿到日本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涉及半导体、造船等9个领域,不想因能源问题闹僵。 但这种“暂时妥协”会不会留下后遗症,谁也说不准,毕竟美国向来习惯用“胡萝卜加大棒”,这次吃了闭门羹,后续会不会在贸易、安保上给日本穿小鞋,还是个未知数。 高市早苗这步棋走得确实够险,刚上任就敢在对美关系上“踩刹车”,背后是日本产业界的集体诉求。汽车、电子这些支柱产业早就给政府递了话,能源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要是因为对美妥协搞垮了经济,执政根基只会动摇。可她也得掂量掂量,美国的“保护”不是白给的,这次在能源上不配合,下次谈安保同盟、芯片合作时,美国会不会借机要价? 现在看来,日本的“反水”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利益试探,既守住了能源基本盘,又没彻底得罪美国。但这种在大国之间找平衡的玩法,从来都是刀尖上跳舞。接下来就看美国怎么接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会用其他手段施压?而日本能不能在“买俄气”和“抱美大腿”之间稳住平衡,恐怕还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