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中国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我国的反航母实力确实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央视公开的演练画面里,无侦 - 7 和无侦 - 10 组成的无人机搭档,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完成从搜索到定位的全流程,7000 公里的最大航程让它们能在大洋上持续巡逻 10 小时以上,再把精准坐标传给东风 - 100 导弹。   这款射程超 3000 公里的超音速导弹,以 4 马赫的速度冲刺,末端精度能控制在数米之内,任何大型舰艇都难以躲避。   更不用说东风 - 21D、东风 - 26 这些 “航母杀手”,18 马赫的末端速度加上机动变轨能力,让现有防空系统几乎形同虚设,权威推演显示 24 枚高超音速导弹就能摧毁一整个航母打击群。   太空层面,三颗低轨卫星就能瘫痪航母的雷达系统,形成信息压制的降维打击。   但拥有强大的反航母能力,不代表航母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辽宁舰驻守青岛、山东舰巡航南海、福建舰即将形成战斗力,三大航母构成的南北双母港布局,本质上是移动的国土防御支点。   南海局势复杂,菲律宾在仁爱礁等海域的挑衅从未停止,美军舰艇也频繁闯入,这时航母编队就像一座海上钢铁堡垒,舰载机 1000 公里的作战半径能实现全天候威慑,关键航道的管控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   这种常态化存在的威慑力,是远程导弹难以替代的 —— 导弹能精准打击,但无法实现持续的区域控制,而航母恰恰能填补这个空白。   更重要的是,航母是体系作战的核心枢纽,而非孤立的作战平台。福建舰搭配 094 型核潜艇形成的海空一体体系,能将水下战略力量与水面作战群有机结合,应对大规模区域冲突的能力呈几何级提升。   它搭载的歼 - 15T 舰载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能构建起 1500 公里纵深的防空圈,既保护自身编队安全,也能为远程打击力量提供掩护。   当无人机和导弹完成 “点穴式” 打击后,航母编队可以迅速跟进,实现对海域的实际控制,这种攻防衔接的作战模式,才是现代海战的制胜关键。   我国发展航母,从来不是为了霸权扩张,而是为了守护国家利益。从辽宁舰的改装摸索,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突破,13 年间的跨越式发展,背后是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全面支撑。   三艘航母的配置,能让我国海军的作战范围覆盖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关键海域,无论是维护海上贸易通道安全,还是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都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这种远洋护卫能力,与反航母的区域拒止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攻防兼备的国防体系。   如今,福建舰的 “三机弹射” 技术已经成熟,舰载机体系逐步完备,中国海军正从近海防御迈向远海护卫。   那些觉得 “有反航母武器就不用航母” 的想法,其实是把国防建设看成了单一武器的比拼,而真正的大国国防,从来都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   反航母武器是 “利矛”,用来震慑来犯之敌;航母编队是 “坚盾”,用来守护核心利益,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在你看来,航母编队和反航母体系,哪个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如果未来面临复杂的海上局势,你觉得两者该如何搭配才能发挥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