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德国前几天外长临上飞机都敢拿台湾问题叫板,说要“自定义一中政策”,结果直接被中方

德国前几天外长临上飞机都敢拿台湾问题叫板,说要“自定义一中政策”,结果直接被中方晾着没人待见,访华泡汤。才过两天就赶紧喊着总理访华“没任何前提条件”,姿态放得比谁都低。这哪是外交博弈,分明是没实力还硬装,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一边是自家 90% 以上的关键工业原料都要靠中国供应,另一边却在访华前拿核心敏感问题当筹码,这种拎不清的操作,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计划,原本被国内企业寄予厚望。作为全球精密制造的重镇,德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早就超过了 85%,尤其是电动车电机需要的钕铁硼磁材,93% 都得从中国进口。   中国刚实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就急得团团转,测算下来要是断供一个月,本国精密制造产能就得下滑 9% 以上,大众、宝马这些巨头的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   可这位外长倒好,揣着求人的 “购物清单”,临出发前却对着媒体大放厥词,说德国要 “自行决定一中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大谈特谈 “台海不能用暴力改变现状”,从头到尾都回避反对 “台独” 这个关键。   这种既想拿好处又想干涉内政的双标做法,自然换不来中方的待见。原本敲定的访华行程直接被按下暂停键,德国外交部只能尴尬地宣布 “推迟访问”,理由是 “未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消息一传回去,德国股市立刻炸了锅,股指直接跳水 1.8%,慕尼黑汽车股的市值瞬间蒸发 36 亿欧元。   更有意思的是,这趟访华原本还肩负着为德国总理默茨后续访华 “铺路” 的任务,结果路没铺成,反而把台阶给拆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仅仅过了两天,德国方面的态度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政府副发言人公开表示,默茨的访华计划 “不存在任何前提条件”,哪怕外长的行程没落实,总理的访问也会按计划推进。   这种急着找补的姿态,跟之前的傲慢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实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德国根本耗不起。   2025 年刚过去 8 个月,中德贸易额就达到了 1634 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德国在电动车、电池这些新兴领域,已经被中国远远甩在后面,对华出口激增的同时,自家燃油车对华出口却暴跌了 43.9%。   更打脸的是,德国政客在政治上搞对抗,企业界却在用脚投票。化工巨头巴斯夫直接砸了 10 亿欧元在中国广东建基地,这可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   还有不少在华德企悄悄布局东南亚市场,不是想跟中国脱钩,而是怕本国政府的不理性政策影响供应链。   德国智库早就提醒过,过度跟着别人搞对抗,只会让自己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多,技术出口越来越受限,最后还是得用自己的经济命脉为别人的战略站队买单。   中国一直都抱着务实合作的态度,稀土出口管制也不是专门针对某个国家,只要合规企业按流程申请都能正常通关。   但尊重是相互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从来没有什么 “自定义” 的空间,更容不得外人指手画脚。   中方这次的态度很明确,想合作就守规矩,想拿核心利益当筹码,门都没有。这种不卑不亢的回应,既守住了国家底线,又没把合作的路堵死,恰恰体现了大国的底气和风范。   如今德国外长还在说访华是 “推迟不是取消”,想重新安排行程,但主动权早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一边是离不开的中国市场和资源,一边是放不下的傲慢和投机心理,德国这次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实力差距。要是还拎不清,继续在敏感问题上做文章,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大家觉得德国后续会真正调整对华态度吗?如果默茨顺利访华,又该拿出怎样的诚意才能修复关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