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延时+容缺+扫码!江都民政窗口破解“僵尸型”组织注销难

近日,根据江都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要求,我区“僵尸型”社会组织集中注销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区民政局民政窗口创新推出“延时服务+容缺受理+二维码便捷服务”模式,优化办事流程,畅通退出机制,高效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延时服务“不打烊”

“经过排查,我区明确要注销的僵尸组织有287家,叠加群众对于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换届等常规业务的办理需求,近期民政窗口日均接待办事群众数量大幅增长。”民政窗口主任李海涛告诉记者,为缓解业务高峰期办理压力,窗口主动推行“延时服务”“预约办理”机制。

10月27日下午,一协会工作人员李先生匆匆赶到窗口时已临近下班时间。原以为来不及办完了,没想到窗口工作人员告诉他,会延长工作时间直到为他办理完成,还耐心地指导他完善注销材料,逐项审核清算报告、法人登记证书等关键文件。当天,李先生顺利办结了行业协会注销业务,为民政窗口连连点赞。

自延时服务推行以来,民政窗口累计延时服务超30小时,办结“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业务28件,确保“业务不办完、窗口不关闭、群众不跑空”,切实解决了群众高峰时段办事难问题。

容缺受理“少跑腿”

“部分‘僵尸型’社会组织成立时间久、人员变动频繁,有些非关键性材料确实难以快速补齐。多亏了民政窗口的容缺受理政策,让我方便快捷地办好注销手续。”一社区公益组织负责人张女士表示。

“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业务中存在“材料不全难受理”的传统瓶颈,民政窗口梳理制定了《容缺受理材料清单》,明确了“主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即可先受理”的服务标准。只要办事群众提交的注销申请书、清算报告、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等核心材料齐全合规,即使缺少部分可后续补充的非关键性材料,窗口也可先予受理业务,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清单与提交时限,允许群众通过线上传输、下次顺路补交等方式完善材料,避免反复奔波。

截至目前,民政窗口通过容缺受理模式共为15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办理注销业务,平均缩短群众办事时间2.5个工作日,更好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维码“随身查”

“以前总担心记不清流程、弄错材料格式,现在扫码就能看详细指南,还能下载业务模板,真是太方便了!”一公益团体代表王女士来到民政窗口办理注销业务,惊喜地发现窗口张贴了专属服务二维码。

民政窗口曾收到群众反映,“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业务存在流程不清、模板难找的问题。为此,该窗口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方式,将注销的办理流程、材料清单、填报模板等进行系统整理,制作成专属服务二维码,张贴在窗口显眼位置,还同步分享至社会组织工作交流群、政务服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方便群众随时扫码查询、下载,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截至目前,服务二维码累计被扫码查询超过200次,有效减少了群众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反复问、多次跑”,进一步提升了注销业务办理效率。

李海涛表示,今后,窗口将继续以“僵尸型”社会组织集中注销工作为重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宣传、现场指导等方式,持续扩大便民举措知晓度,全力推动集中注销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