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邹平市明集实验学校王西可安习作·饺子

我的家乡在北方。

北方人豪迈,且极爱吃饺子。在我的家乡,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春节,那自是不必说;就连元宵节,饺子也是主流,只是加上几个汤圆点缀一下;清明节祭拜逝去的亲人,贡品中间放的是饺子;中秋节的月饼成了饭后甜点,那团圆饭的主角是什么呢?还是饺子。

这是一种饮食文化,一盘饺子,胜过千言万语。

在我的家乡,什么时候包什么饺子,是有讲究的;怎样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

大年三十的晚上,通常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个红枣,谁吃到了,谁就是来年最有福气的那一个人。初一早上的饺子,一定要有素馅,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素(肃)素(肃)静静,人人都没有烦心事。初二招待至亲的饺子,至少要两种馅儿,一荤一素,和和美美。其它时间,则是根据时令,春天野菜出来了,就是野菜饺子;秋天白菜丰收了,则是白菜猪肉馅、白菜豆腐馅、白菜粉条馅……

那怎样吃饺子呢?当饺子煮熟的时候,并不能先吃,要先给“天爷爷”(家乡方言,可理解为天上的神仙)尝一尝;祭拜时的饺子也不能乱碰,要等祭拜完后再吃。若忽视了这些规矩,那奶奶大概会再煮一锅,并且要唠叨我好一阵子。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给“天爷爷”尝饺子,是一种美好期望,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愿景,这既是对过往辛勤劳动成果的肯定,又是对未来生活富足的期盼;祭拜用的饺子不能乱碰,则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在我的家乡,饺子的方言是“下包子”。“下”,既是作为煮饺子的动词,也是饺子的一部分。一个“包”字,像是在说,饺子皮儿包罗万象,中间五颜六色的馅儿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想家了,吃顿饺子,和着眼泪和鼻涕稀里糊涂地吃下去,寻找一下家的味道;工作累了,那就回家吃顿饺子吧,其中不会有工作的辛劳,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温暖和爱。

饺子,它承载着太多太多。此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饺子那熟悉的香味儿,又看到了那万家灯火,喜乐美满的团圆景象。(指导教师: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