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斯霍夫,滚蛋!”荷兰接管中资安世半导体引不满:民众担忧外资撤离,国际批评违反市

“斯霍夫,滚蛋!”荷兰接管中资安世半导体引不满:民众担忧外资撤离,国际批评违反市场规则荷兰首相斯霍夫近几日强行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结果遭到荷兰民众强烈不满,怒吼“斯霍夫,滚蛋!”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荷兰的街头和广场。 荷兰半导体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早年依赖飞利浦这样的本土企业奠基,那时功率器件部门主要服务家电和工业设备,逐步积累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链条。 到2016年,这个部门从恩智浦分离,独立成安世半导体,厂房主要集中在尼美根,专注汽车功率模块这类中端产品。这些元件在电动车电池管理和功率转换中不可或缺,支撑着欧洲车企的供应链稳定。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以约36亿欧元收购安世后,公司迎来资金和技术注入,产能扩张迅速,2023年营收已达近30亿欧元,员工超过1000人,主要集中在荷兰本地。 这笔交易本是中荷经贸合作的典范,帮助安世在全球市场抢占份额,尤其在电动车领域脱颖而出。但收购也埋下隐患,随着中美科技摩擦加剧,欧洲开始审视外资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渗透。荷兰作为欧盟门户,既要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又得防范技术外流风险,这种两难局面在斯霍夫上台后进一步凸显。他推动的审查机制,本意是平衡开放与安全,却在安世案中演变为强硬干预,引发连锁质疑。 事件导火索源于2024年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指其涉及国家安全隐患,这直接波及安世子公司出口业务。荷兰政府借机启动调查,发现公司治理存在疏漏,如数据管理和决策流程不严谨,可能威胁本土技术积累。9月30日,经济事务部援引冷战时期遗留的货物可用性法,宣布接管安世。该法允许当局在紧急情况下干预民营企业,确保关键物资供应不中断。官方声明强调,此举针对内部问题,而非所有权本身,但外界多解读为地缘政治施压。接管措施包括暂停首席执行官张学政的董事会职务,并任命外部管理者行使控制权。 法院次日裁定,有充分理由怀疑管理层不符合荷兰民法要求,尤其是张学政作为闻泰高管的角色,被视为潜在风险点。美国此前警告,若不更换中国籍高管,安世将面临制裁,这让荷兰当局感到被动。斯霍夫政府辩称行动是为纠正治理缺陷,但这一解释难掩国际压力痕迹。安世全球运营随之冻结,员工薪资发放一度中断,后通过平台恢复。公司被迫向监管机构报告事件影响,市场反应剧烈,闻泰股价在上海交易所下跌10%。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暴露了欧洲在中美夹缝中的尴尬,也让荷兰商业信誉蒙上阴影。 民众不满迅速发酵,主要集中在尼美根工厂周边社区,那里上千员工的饭碗直接受威胁。商会和工会联合发声,批评政府干预破坏投资环境,违背荷兰一贯的契约精神。外资撤离担忧成为焦点,如果安世案成先例,其他中资企业可能加速退出,导致本地就业岗位流失和经济链条断裂。荷兰失业率本就敏感,这一事件加剧了基层焦虑。抗议活动虽未大规模升级,但街头呼声“斯霍夫,滚蛋”反映出对首相决策的直接不满。 商业界指出,荷兰作为贸易大国,过度审查或吓退潜在投资者,长期看不利于经济增长。事件凸显基层与高层脱节,民众更在意实际生计,而非抽象的安全考量。这也提醒欧洲国家,在追求战略自主时,不能忽略外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否则短期防护可能换来长期衰退。 我国商务部在10月初宣布对安世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禁止中国工厂向海外供应成品组件。这一禁令直击欧洲汽车供应链,德国大众和福斯高度依赖安世的功率模块,短缺风险或导致生产线停摆,生产成本上升。福斯公开警告,芯片中断将拖累电动车转型进程。欧盟层面,斯霍夫在10月23日布鲁塞尔峰会前与德国总理默茨会晤,重申行动系内部治理问题,但默茨表达了对供应链稳定的忧虑。 美国商务部则在9月底扩展实体清单,涵盖闻泰50%以上控股子公司,进一步筑高全球科技壁垒。安世母公司闻泰公开抗议,指责荷兰举动带有地缘偏见,并寻求法律救济。 后续发展陷入僵局,荷兰方面释放信号,寻求与中方会面商讨解决方案,以化解安世“僵局”。斯霍夫在欧盟峰会中向领导人通报情况,强调接管非针对中国,但求得盟友支持。德国等车企国家施压,要求尽快恢复供应,避免全球汽车业“断供”。 整个事件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欧洲国家反思审查机制的边界:过度干预或适得其反,削弱自身竞争力。长远看,这或加速中欧经贸重塑,但当下僵持让各方付出代价,谈判桌上的文件堆积,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