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际刑事法院裁定结果公布,杜特尔特家族被连根拔起,小马已无后顾之忧。   据菲龙

国际刑事法院裁定结果公布,杜特尔特家族被连根拔起,小马已无后顾之忧。   据菲龙网10月26日报道,国际刑事法院(ICC)的裁定结果公布,正式确认其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涉嫌反人类罪的案件拥有管辖权。 2016年他凭借强硬禁毒政策当选总统,任内宣称打击毒品相关人员1.2万至3万人,却被曝存在大量法外处决行为。 2018年ICC启动相关审查,他于2019年推动菲律宾退出《罗马规约》,试图以此规避管辖,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视为强硬表态,如今却成为其面临司法追责的关键伏笔。 部分观点认为ICC是“西方工具”,但此次裁定具备明确法理依据。法官援引《罗马规约》127条,核心要义为:2018年审查程序已正式启动,退约无法免除已启动程序下的司法管辖责任。 2009年苏丹总统巴希尔案即有先例——巴希尔政府同样退约,ICC仍发布逮捕令,可见国际司法追溯力始终以“程序启动时间”为核心界定标准。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国内的风向变化。小马科斯2022年上台时,还表态不配合ICC调查,毕竟杜特尔特家族有庞大选票基础,两人曾是政治盟友。 但2023年起形势突变,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直接通过决议,敦促政府配合调查,小马本人也放话“考虑重新加入《罗马规约》”。 这一现象背后是明确的权力博弈逻辑。杜特尔特卸任后,其女萨拉仍担任副总统,家族控制的南部达沃市等地区,长期对小马科斯的政策推行形成阻力。 今年初军费预算投票中,杜特尔特派系投下反对票,导致小马科斯力推的南海防御计划险些未获通过。ICC的裁定客观上为小马科斯清除这一政治障碍提供了契机。 某一细节可直观反映政府立场。裁定公布当日,菲律宾司法部长莱拉·德利马第一时间表示支持,称“裁决公正且具震慑意义”,并预判杜特尔特上诉难以成功。 德利马的立场具有明确指向性:她曾因反对禁毒战争被杜特尔特关押,2023年由小马科斯特赦出狱,其表态可视为小马政府态度的间接传递。 外界存在认知偏差,认为ICC可直接实施逮捕,实则该裁定的威慑力体现在多重维度。 其一,杜特尔特的海外出行受限,全球123个《罗马规约》成员国均有义务执行逮捕令; 其二,家族海外资产存在被冻结风险; 其三,政治号召力显著受损,与“涉反人类罪嫌疑人”家族绑定的政治成本大幅上升。 1986年阿基诺夫人推翻马科斯政权时,采用“国际舆论+国内反对势力”的组合策略。小马科斯则反其道而行之,借助国际司法力量清理国内政敌,既规避了直接对抗引发的选举风险,又具备司法程序的正当性,较此前的政治斗争手段更具隐蔽性。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上台后持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今年刚与美军签署新基地使用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吕宋岛3个新基地,且基地位置直指南海方向。在此背景下,美国对ICC裁定的默许,可视为对小马科斯亲美政策的回应。 反观杜特尔特当年的“靠山”中国,这次也保持中立。毕竟杜特尔特任内中菲关系缓和,但小马上台后虽未疏远中国,却也在军事上向美国倾斜。在这种平衡策略下,中国不会为一个卸任总统出头,让小马彻底倒向美国反而得不偿失。 还有个被忽略的军事影响。杜特尔特家族在南部长期掌控私人武装,当年禁毒战争中,这些武装被收编为“民防部队”,实则是家族私人力量。 ICC裁定后,小马可以“清理涉案人员”为由,逐步解散这些武装,把军权彻底收归中央。这对菲律宾军队现代化和南海防御布局,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杜特尔特阵营表面强硬,宣称“裁定是政治骗局”,但实际行动已显妥协。据知情人士透露,萨拉已减少公开活动频次,家族控制的媒体也停止对小马政府的批评。这一转变表明其阵营已认知到局势不利,试图通过降低对抗姿态保留残余政治资源。 从国际司法角度看,这次裁定也刷新了规则,以往国家退约就能逃避ICC管辖的惯例被打破,以后各国领导人再想靠“退约”脱罪可就难了。 这对那些推行强硬政策的领导人,无疑是个重要警示,国际社会对“反人类罪”的追究,不会因国家意志而中断。 回到菲律宾局势,小马接下来的动作很明确。首先会借配合ICC调查之名,逐步清洗政府中的杜特尔特派系;其次会加快推进南海军事部署,把军费预算落实到位;最后可能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彻底架空副总统萨拉的权力,实现“一人独大”。 ICC裁定仅是触发因素,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困境本质源于菲律宾国内权力再分配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小马科斯以较低政治成本清除主要政敌,展现了成熟的政治策略。杜特尔特的境遇亦印证,强硬执政风格在权力博弈与国际规则的双重约束下,难以长期维系政治优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