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萧旭岑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访陆 代表已接夏立言的班 据报道,国民党新任副主席萧旭

萧旭岑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访陆 代表已接夏立言的班 据报道,国民党新任副主席萧旭岑今天(28日)访问天津,陪同人员除了马办主任王光慈外,还包括国民党前立委李德维。 这个组合,这份行程,几乎明示了国民党内部一场重要的人事更替和战略微调。 这事儿得从两头说起。一头是夏立言,这位被大陆网友戏称为“夏老”的国民党前副主席,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是两岸之间最忙碌的“空中飞人”。他顶着压力,一次又一次地访问大陆,处理台商、台生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被扣押的渔船到疫情期间的疫苗,他像个大家长一样四处奔走。 他的风格是务实的,甚至有些“苦情”,总在强调“为台湾人民做事”。然而,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选举中再次失利,以及两岸沟通的管道日益堵塞,夏立言的模式似乎也走到了一个瓶颈。他的努力,在岛内被绿营抹黑为“卖台”,在大陆看来,又因国民党的在野身份而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头,就是这次的主角萧旭岑。他可不是个新人。作为马英九执政时期的核心文胆和发言人,他深谙两岸官方话语体系的沟通方式,言辞温和,逻辑清晰,身上带着浓厚的“马英九印记”。 让他以副主席的身份接棒,这本身就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首先,层级提升了。过去夏立言以“立委”或前副主席的身份去,现在是现任副主席亲自出马,这表明国民党仍然高度重视两岸事务,不愿放弃这个作为沟通桥梁的角色。其次,这或许是在向大陆传递一种信息:那个曾经带来“两岸和平繁荣”的马英九时代的人,现在回来了,我们或许可以找回当年的那种默契和节奏。 再看萧旭岑身边的两位陪同人员,更是耐人寻味。王光慈的出现,几乎就是把“马英九”三个字写在了脸上。她作为马英九基金会的执行长,是马办最核心的幕僚。 她的同行,等于是在告诉对岸,这次访问不仅有国民党的官方身份,更有马英九的“民间”加持,是一种“双保险”。这既是对大陆释放善意,也是在岛内展现一种“传承”,试图唤起民众对过去八年两岸和平发展的怀念。 而另一位陪同者,前立委李德维,则代表了国民党的另一面。李德维是党内深蓝阵营的代表人物,对“九二共识”的立场坚定而明确。有分析指出,他很可能接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 如果这个猜测成真,那么国民党未来的两岸布局就非常清晰了:由萧旭岑这位形象温和、沟通能力强的副主席在前台负责“唱红脸”,与对岸进行高层级的情感联络和战略沟通;而由李德维这位立场坚定的“蓝鹰”在后台负责“唱白脸”,坚守国民党的核心论述和原则。这就像一个组合拳,一手是怀柔,一手是坚持,试图在复杂的政治光谱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次人事调整的背后,也反映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困境与求变。在连续两次大选失败后,国民党内部充满了路线之争。是继续向中间靠拢,还是回归深蓝基本盘? 在两岸问题上,是更积极还是更保守?朱立伦选择让萧旭岑这样带有马英九色彩的人上位,同时又搭配李德维这样的深蓝干将,本身就是一种平衡策略。 他既想稳住深蓝的“基本盘”,又想吸引那些怀念两岸和平、对民进党执政不满的中间选民。这步棋走得巧妙,但也走得艰难,因为两头都想讨好,往往意味着两头都可能不讨好。 当然,人事的变动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这个新的“两岸三人组”能否在当前冰封的两岸关系中,打开一丝缝隙。 \ 民进党当局的“抗中”路线没有改变,大陆方面对“台独”的底线也越来越清晰。国民党作为在野党,它的沟通角色能发挥多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拿出超越夏立言时代的新东西。 是仅仅停留在“慰问台商”的层面,还是能在更重大的议题上,比如两岸经贸合作、青年交流、甚至军事互信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方案? 萧旭岑的这次天津之行,更像是一次“投石问路”。他的出现,他的团队,他的一言一行,都被两岸的观察家们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解读。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更替,它关乎国民党在未来几年里,如何在两岸关系这个最核心的议题上,重新定位自己,找回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个全新的“萧李配”组合,你又有什么看法呢?他们能为僵持的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变量,还是终究只是在历史的洪流中,重复着徒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