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突然就清醒了,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

印度突然就清醒了,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下了,下一个肯定是轮到印度。 中国、俄罗斯、印度占了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军事上俄罗斯能与整个北约抗衡,经济上中国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而印度人口密度大,消费潜力巨大,印度只要稳步发展,不去弄歪门邪道,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当今国际舞台上,大国博弈的刀光剑影早已不再遮掩。北约的导弹落在俄罗斯本土,核对抗的警笛被莫斯科拉响;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却仍有每天10亿美元商品顶着55%的关税跨越太平洋。印度看清了一个真相:在这场强者游戏里,没有国家能永远靠“骑墙”保全自身。 有人嘲笑印度左右逢源是投机主义,但它的“摇摆”何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一边加入美日澳“四方安全对话”,一边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一边在边境与中国对峙,一边又派外长赴北京握手言和。这种矛盾背后,是印度难以掩饰的焦虑——它既想借美国之力制衡对手,又害怕彻底沦为棋子。当美国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将50%的税率砸向其出口商品时,莫迪才彻底明白:西方盟友的承诺,永远比不上本国利益重要。 印度的觉醒,本质上是对“霸权逻辑”的反抗。北约东扩的触角早已越过红线,俄罗斯被迫在白俄罗斯部署射程5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一边拉拢印度加入反华阵营,一边用关税扼杀其制造业雄心。这种“绝对安全建立在他人不安全之上”的游戏,最终只会将所有人拖入深渊。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警告的,西方正试图将印度绑上战车,而印度一旦入局,便是亲手点燃自家后院的引信。 但印度的“清醒”仍面临残酷考验。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推行十年,制造业占GDP比重却不升反降,从15.4%滑落到14.3%。一条铁路修建40年未完工,580个公路项目因土地问题停滞,技能短缺与官僚主义像铁链锁住大象的脚步。即便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印度GDP将冲上5万亿美元,现实却是人均GDP仅1700美元的窘迫。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根基,消费市场再庞大也不过是沙上城堡。 印度若真想走“战略自主”之路,就必须跨越三重门:摆脱对俄制武器的依赖(每年军火贸易达200亿美元),顶住国内民粹主义叫嚣,更要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支点。苏杰生与王毅碰杯时承诺支持上海合作组织,边境却同步军演——这种“两面性”恰恰暴露了印度尚未完全挣脱战略迷茫。 “亚洲世纪”不会由任何一个国家独享。中国与130多个经济体共建“一带一路”,对美出口仍保持韧性;俄罗斯在北约围堵下坚守红线;印度若能放弃零和思维,与邻国共创合作范式,其消费市场潜力(2025年将成全球第五大消费市场)才能真正转化为影响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