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这段话治愈了: “走着走着,已经是秋天了,人生总有太多来不及,时间走的太快,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余生很贵,别浪费。 把时间留给健康 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 用从容接住生活所有馈赠。” 整理母亲遗物时,我在她的大衣口袋里摸到一张皱巴巴的清单。上面用铅笔写着:“给老周织围巾、腌雪里蕻、教小孙女包粽子。”字迹被雨水洇过,像秋天被打湿的蛛网。 这些她永远来不及完成的事,让我在初秋的午后哭得不能自已。 母亲走得太快了。从确诊到离开,只有短短三个月。她住院时,我正为公司上市忙得焦头烂额,每次去医院都抱着笔记本电脑。她总说:“你去忙,我挺好。” 直到最后一周,她握着我的手说:“阳台那盆桂花……快开了。”我才想起,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摘了桂花做成糖藕,等我回家吃。 今年桂花依旧开了,满院飘香,只是再没有人踮着脚在树下忙碌。 老周来看我,他是母亲广场舞的舞伴。“你妈常说,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桂花就谢了。”他叹口气,“她总盼着你回来,又怕耽误你工作。” 我望着老周花白的头发,突然发现这个总是笑眯眯的老人,走路已经需要拄拐杖了。 时间走得真快啊。快得让我忘了母亲已经七十岁,忘了她也会生病,也会离开。快得让我总以为“以后还有时间”,却不知“以后”是个最狡猾的骗子。 公司终于上市了,庆功宴那晚,我却独自在办公室对着母亲的照片喝酒。她说过的很多话,我当时觉得唠叨,现在都成了箴言。 “钱是赚不完的,身体只有一个。” “对你好的人,要放在心上。” 我开始学着母亲的方式生活。每天清晨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蔬菜,和卖菜的大姐聊几句家常。周末不再加班,带着妻子女儿去郊外,教孩子认各种野花。 上周遇见离职的老同事,他惊讶地说:“你变得好从容。”我笑笑。当你见过生命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流逝,就会知道没有什么值得慌张。 最让我触动的是楼下邻居。夫妻俩都是普通工人,每天晚饭后牵着手在小区散步。有次遇见他们,妻子正把剥好的橘子塞进丈夫嘴里,两人笑得像孩子。 原来幸福的秘诀,不过是把真心留给眼前人。 如今我在母亲的阳台上种满了花。不是名贵品种,只是寻常的月季、茉莉和那株来不及摘的桂花。每天浇水时,都能听见她在耳边絮叨:“这盆该施肥了”,“那盆该修剪了”。 昨天女儿在作文里写:“我的爸爸不再总看手机了,他会陪我数桂花有多少花瓣。” 我忽然明白,母亲留给我的不是遗憾,而是顿悟,余生很贵,贵到不该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要把时间留给健康,才能陪爱的人走更远的路;要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才能让每个日子都暖洋洋的。 就像此刻,秋风拂过桂花树,细碎的花瓣落在肩头。我泡了杯茶,坐在母亲常坐的藤椅里,看云卷云舒。 人生确实有太多来不及,但至少从今天起,我可以不再错过眼前的桂花香。毕竟,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而这一辈子,我只想好好地、从容地,接住生活赐予的每一份馈赠。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时光只解催人老。 人生的“秋天”,它悄无声息地到来,提醒我们生命已步入成熟与沉淀的时期,同时也暗含凋零与终结的必然。 那些“来不及”,是对虚度光阴的怅惘,更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知。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生命不是匀速前进,而是在不经意间飞速流逝。 人生不过三万多天,不要浪费宝贵的时光,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上。 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像对待最珍贵的资源一样,精打细算地投入它。 船若破损,一切目的地都无从谈起。将时间投入在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上,是对自己、对家人最负责任的行为。 “时间识人,落难知心。把你的心留给爱你的人,把你的时间留给你爱的人。” 我们的真心是有限的,必须将它倾注在那些真正关心我们、能彼此滋养、双向奔赴的关系中。对于消耗你、辜负你的人,保持距离,是保护自己内心能量的智慧。 《菜根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从容”是历经千帆后的最高境界。生活的“馈赠”不仅包括成功与喜悦,也包括失败与苦难。 用从容的心态去“接住”一切,意味着不因顺境而狂喜,不因逆境而绝望。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句著名的演讲所言:“‘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所有的事情——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荣誉、所有的困窘或失败——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留下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往后余生愿我们,不再麻木地“走着”,而是清醒地“活着”,将我们最宝贵的余生,慷慨地投资于健康、爱与从容之中,不负这仅此一次的生命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