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总有新鲜事!总统专机陷进大坑,靠十几名警察徒手推出 印度发生的事,总是那么

印度总有新鲜事!总统专机陷进大坑,靠十几名警察徒手推出 印度发生的事,总是那么匪夷所思。据多家印媒报道,当地时间22日,印度总统穆尔穆乘坐军用直升机,前往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一处神庙朝圣。结果,由于停机坪的混凝土没有干,根本承受不了直升机的重量,直升机刚一降落,停机坪的表面就出现了塌陷,将直升机困在了大坑里。   没过多久,当地的警察、消防员还有空军地勤就都赶来了。可到了现场一看,所有人都犯了愁,塌陷的地方正好在停机坪中间,重型救援设备根本开不进去,硬开还可能把停机坪砸得更破。   没办法,救援的人只能用最原始的招——徒手推。现场视频里能看到,几十名穿制服的救援人员排成两排,有的拽着绳子拉,有的直接顶着机身推,大家喊着号子一点点使劲。   这么一架六吨重的军用直升机,在现在这个年代居然要靠人来“救”,场面又尴尬又好笑,被媒体调侃成“现代版人力吊车”。就这么折腾了足足四十五分钟,才总算把直升机从坑里推出来,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等大家缓过劲来查原因,结果简直让人笑掉大牙,这个停机坪头天晚上也就是21号半夜才刚浇完混凝土,压根没干透。后来现场的高级警官说,这个停机坪本来计划十一月初才正式用,就为了配合总统的访问,施工方硬是提前十天赶完了工,浇完混凝土才养护了十二个小时就拿来用了。   稍微懂点工程的人都清楚,像停机坪这种要承重的设施,用的M30型号混凝土得养护二十八天才能达到设计的强度,养护十二个小时的话,强度连设计值的三成还不到,别说扛六吨的直升机了,就算来辆大卡车都可能压塌,这根本就是拿安全当玩。   这场闹剧看着是“天气突变加上赶工”的巧合,可往深了扒就知道,这其实是印度基建一直以来“重速度、轻质量”的老毛病闹的,早晚会出事。   就像网友吐槽的那样,“把国家元首的安全交给一个没干透的停机坪,这根本不是意外,是失职”。而且这种赶工搞基建捅娄子的事,在印度早就不是头一回了。   今年六月,比哈尔邦花了383亿卢比修的一座新桥,通车才三天就裂了缝,没办法只能紧急封了检修;八月的时候,印度号称“日本新干线级”的高铁工地,混凝土墙突然塌了,直接砸死砸伤四个人。   这些事故一次次提醒印度政府要重视质量,可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把“赶进度、撑场面”放在最前面。   更让人闹心的是,这事不光暴露了施工方瞎赶工的问题,连监管都全垮了。喀拉拉邦明明有工程质量监督局,可这个停机坪投入使用前,他们压根没去现场测强度,就看了施工方给的一份混凝土试块报告,就拍板说能用了。   而且气象部门早在事发六小时前就发了红色暴雨预警,可换降落点的时候,居然没人去查一下备用停机坪到底能不能用,把总统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刚出炉”的设施上,这样的安全管理,漏洞大得能跑火车。   这事闹大后,印度联邦政府赶紧组了个联合调查组,喀拉拉邦也停了所有在建基建项目的验收,还把民航发展公司的总经理停了职,把施工承包商拉进了黑名单。   可这些“事后擦屁股”的办法,看着更像是给公众一个说法。毕竟每次出事都是查人、整改,可过不了多久,照样犯一样的错。   就像2023年莫迪总理去北方邦的时候,一座临时搭的桥在车队经过时突然晃得厉害,后来查出来是承重钢梁焊接有问题,可这教训才吸取了不到两年,就又在总统的停机坪上犯了一样的错。   要知道这些年印度一直把基建当成发展的头等大事,2025年的政府预算里,基建花的钱占了GDP的5.2%,可钱花出去了,换来的质量却不怎么样。   这次总统专机陷坑的事,不光让印度在国际上丢了脸,还戳破了“快速搞基建”的假样子,没有质量做底子,再快也只是个空架子,甚至可能变成要命的“陷阱”。穆尔穆总统这次是运气好没受伤,可要是一直抱着这种“重面子轻安全”的想法不改,下次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现在穆尔穆总统的访问还在继续,可那几十个人徒手推直升机的画面,已经成了印度基建的“名场面”了。希望这次的糗事能真把印度政府敲醒,让他们明白不管是迎接领导人访问,还是搞民生工程,安全和质量永远都得放在第一位。毕竟靠人推出来的总统专机,是推不出真正的基建强国的。